神魚專場:BTC挖礦史與BTC L2和AI的未來

中級4/22/2024, 5:58:44 AM
Cobo 聯合創始人兼 CEO 神魚與與會嘉賓分享了早期比特幣礦工的有趣重整,盤點礦工出海遭遇的種種問題,並分享了對 BTC Layer 以及 AI 的看法以及 Cobo 在其中的布局。

轉發原文標題《神魚:回顧挖礦往事、BTC L2生態布局及對AI趨勢研判》

2024 香港 Web3 嘉年華期間,Cobo 與 Antalpha Prime 聯合 BounceBit、SYS Labs、Rollux,在 Tether Gold 的支持下於 4 月 7 日在香港舉辦了「BTC 老友記」線下主題活動。比特幣老礦工與 BTC Layer2 生力軍們匯聚一堂,共同探討早年比特幣礦工的崢嶸歲月,展望 BTC 生態未來。

晚宴間隙,Cobo 聯合創始人兼 CEO 神魚與與會嘉賓分享了早期比特幣礦工的有趣重整,盤點礦工出海遭遇的種種問題,並分享了對 BTC Layer 以及 AI 的看法以及 Cobo 在其中的布局。

我們對神魚分享的內容進行了整理,在此與 Cobo 用戶與夥伴們分享。

老礦工的自我介紹

大家好,我是神魚,一個老礦工、老韭菜、NFT 收藏家、鏈上銘文受害者。過去十多年的時間在行業起起伏伏,經歷了從最早期的 GPU 挖礦、ASIC 的誕生、中國的第一個礦池、比特幣的第一次減半、Mt. Gox ……一路走來,到了 2017 年以太坊的 ICO 帶來了智能合約和新興資產的發行方式;上一個週期,我們又經歷了DeFi Summer、NFT 的爆發;一年前,我們經歷了比特幣生態的一次繁榮,自下而上湧現出了很多銘文,包括最近這幾個月非常火熱的,比特幣各種各樣的二層、側鏈。

過去十多年,我們見證了整個 Crypto 從無到有的過程,非常幸運在 2024 年的今天,比特幣完成了早期的拐點。2024 年 1 月比特幣 ETF 的推出,意味着比特幣作爲一個成熟的金融資產在大衆面前正式亮相。

站在 2024 年的今天,此時此刻我們無比清晰地看到了區塊鏈未來的無限可能。困擾我們很久的區塊鏈行業核心問題在今天基本上都已經清晰了,接下來我們要迎接的是整個行業最終的一大波增長,讓區塊鏈真正地普及,甚至可以讓終端用戶可以無感地去使用區塊鏈技術帶來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相信在未來一兩個週期內可以大規模實現。

機構化、專業化挖礦的契機與挖礦往事

這個行業非常有趣的一點是靠着週期的力量,靠不斷地迭代和踩坑的過程來推動行業的成長。機構化挖礦的故事初始誕生在 2014 年底、 2015 年的那一輪熊市。當時 BTC 價格跌得太快了,當時 ASIC 已經小具規模,利潤率突然跌得特別誇張。最早比特幣挖礦的回本週期是 3 個月、 6 個月,後來變成一年回本、甚至兩年回本。當在一個快速的下跌的熊市且幣價一直維持在底部的時候,礦工必須要去優化電費成本,必須要公司化、規模化挖礦,不然邊際利潤變得非常低,抗風險能力特別差。當時這種市場狀況逼迫着礦工不得不從當初條件非常好的礦場進行搬遷。

說出來大家可能都不相信,印象中我擁有的第一個大規模的礦場位於南京市中心,離萬達兩公裏的,條件非常好,用的都是 IDC 中央空調,那些礦機都非常非常寶貴,在那個礦場裏面我們挖到了 2 萬多個比特幣、10 多萬個以太坊。但當熊市來臨的時候就沒辦法挖了,因爲電費成本實在太高了,雖然條件特別好,居住條件特別好,礦場也裝修的特別好,但沒辦法,必須要把礦機搬遷到電費成本具備競爭優勢的地方。

當時這批礦工就從中國的各個地方一路拿着省級電網圖一個一個地方去找有沒有窩電,有沒有冗餘的電力資源。沿着大渡河開車在泥石流的環境下一路走,一個一個水電站實地考察,然後去談判、去建礦場。

在那一波的過程中,整個 Crypto 世界的加密算力開始了規模化、集中化的趨勢。當時全球百分之七八十的算力可能就集中在大渡河沿岸,冬天就在新疆的那幾個坑口電站附近。當時耗電量用的也沒有那麼多。這種規模化的發展根源是因爲那一輪熊市實在是太漫長了,大家不得不去優化成本、改善效率。

礦工出海遭遇的問題與門檻

對於海外挖礦,大家剛開始都有興趣滿滿,想大幹一場。到了美國之後就發現坑是真多:從早期的法律架構、稅收規劃,到後面的礦場運維、返修效率、在線率;最後還有很多的像電費的不穩定因素、特殊事件中必須要關機等等各種情況。最後一算綜合成本特別高,效率也特別低。很多礦工發現美國也不是那麼理想的一個市場,就開始去找其他的市場,剩下的可能就是南美和非洲。南美和非洲是另外一些層面的問題,是政局的穩定性、安全性的問題。這個過程中大家還是比較懷念中國的快速基建以及相對良好的環境,坑也相對比較少。

目前在海外另外一個局面是海外新玩家的資源,尤其是政治資源非常好。很多的主權國家的基金已經開始入場挖礦,他們甚至不關心回本週期這個問題,這就導致大家的利潤率非常低。

這一路走過來,我感覺出海的這一波礦工也是非常的艱辛,這一路上最後能夠跑起來並且穩定運行的礦場爲數不多。

BTC Layer 項目以及 Cobo 的 BTC 生態布局

比特幣最近這一兩年生態的繁榮發展,底層是自下而上湧現出了一些新的資產發行和種類。在比特幣生態發展的過程中,整個比特幣主網出現了長期擁堵的狀態,最終這些需求外溢了。圍繞這些外溢的需求大家去探索一些側鏈、二層網路的解決方案,再加上過去數年間在 EVM 側模塊化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這些技術也都相對成熟,所以我們近期看到了快速湧現出來一批嘗試在比特幣生態之上構建二層網路的一些項目和創業方向。

在這個過程中,比特幣跟 EVM 的最大的核心區別是比特幣對智能合約的支持相對有限,短期內要快速解決這個問題,只能是靠橋把比特幣的資產通過一些方式映射到二層網路、EVM 上面去。怎麼去解決橋的資產安全和相對去中心化程度的問題呢?短期只能是一些折中的解決方案。

Cobo 提供了一套基於 MPC,也就是基於多方計算類似多籤的解決方案。這個方案讓項目方持有一把私鑰分片, Cobo 作爲協管方也持有一把私鑰分片,第三把私鑰分片是由項目方選定的一個第三方安全公司或保險公司備份。這個解決方案能夠有效規避單點故障風險,同時可以讓多個實體之間協作以增強整個橋的資金安全。在這個過程中, Cobo 只能協助做一些項目方指定的風控,並不能決定資金的去向。

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一些新的技術解決方案,包括在比特幣 Opcode 層面有一些更新和迭代,一些跨鏈通信的解決方案。長期來看,我覺得這個問題會逐步得到改善和解決,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爭取在早期階段給大家提供一套相對安全可靠的解決方案,以保證我們在這個生態中有一些試錯的機會,能夠觀察其進一步的發展。

Cobo 的 AI 布局

AI 的發展給個人層面帶來了非常大的變量。我們很多的工作流、信息流通過 AI 基本上能解決四五成的日常工作壓力,效率提高非常多。另一個維度,從公司層面我們也在一直在思考 AI,尤其是後面的 AI Agent 的準確率大幅提升之後,能否跟區塊鏈行業進行結合。目前的一個視角來看,因爲區塊鏈的原生的信息流和資產流都是在鏈上公開透明的,如果後續 AI Agent 具有比較高的準確率和執行力效率的話,它應當去跟區塊鏈做交互。

我們可以設想一個場景:比如兩個 AI Bot 代表兩個不同的個人實體,它們可以在鏈上部署對應的智能合約,兩個 AI Bot 之間可以做一些交互和交易。我們設想的一個場景是說在區塊鏈解決了性能問題以後,鏈上成本會大幅降低,最終狀態可能是有大量的 AI Agent 在鏈上進行最終直接的交易發起和使用,包括智能合約的技術。人類可能只是給這些 AI Agent 做一些簡單的風控,給它制定一些規則,讓它自己去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去執行。預計在未來三到五年的週期裏面,可能會看到一些比較成熟的原型。

基於這個願景,Cobo 這樣一家專注於錢包底層私鑰的安全管理,使用好風控的公司,我們在努力地把我們整個各個錢包產品線的底層統一化、風控層統一化,提供一套標準的 API,接入 AI Agent 的能力。我們希望未來能看到 AI 的技術在區塊鏈領域大規模地布局和應用。

預計今年下半年我們這個產品的原型就能出來,屆時歡迎大家來試用。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Panewslab],原文標題《神魚:回顧挖礦往事、BTC L2生態布局及對AI趨勢研判》,著作權歸屬原作者[Cobo],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系Gate Learn團隊 ),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盡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Gate Learn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Gate.io)的情況下不得復制、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神魚專場:BTC挖礦史與BTC L2和AI的未來

中級4/22/2024, 5:58:44 AM
Cobo 聯合創始人兼 CEO 神魚與與會嘉賓分享了早期比特幣礦工的有趣重整,盤點礦工出海遭遇的種種問題,並分享了對 BTC Layer 以及 AI 的看法以及 Cobo 在其中的布局。

轉發原文標題《神魚:回顧挖礦往事、BTC L2生態布局及對AI趨勢研判》

2024 香港 Web3 嘉年華期間,Cobo 與 Antalpha Prime 聯合 BounceBit、SYS Labs、Rollux,在 Tether Gold 的支持下於 4 月 7 日在香港舉辦了「BTC 老友記」線下主題活動。比特幣老礦工與 BTC Layer2 生力軍們匯聚一堂,共同探討早年比特幣礦工的崢嶸歲月,展望 BTC 生態未來。

晚宴間隙,Cobo 聯合創始人兼 CEO 神魚與與會嘉賓分享了早期比特幣礦工的有趣重整,盤點礦工出海遭遇的種種問題,並分享了對 BTC Layer 以及 AI 的看法以及 Cobo 在其中的布局。

我們對神魚分享的內容進行了整理,在此與 Cobo 用戶與夥伴們分享。

老礦工的自我介紹

大家好,我是神魚,一個老礦工、老韭菜、NFT 收藏家、鏈上銘文受害者。過去十多年的時間在行業起起伏伏,經歷了從最早期的 GPU 挖礦、ASIC 的誕生、中國的第一個礦池、比特幣的第一次減半、Mt. Gox ……一路走來,到了 2017 年以太坊的 ICO 帶來了智能合約和新興資產的發行方式;上一個週期,我們又經歷了DeFi Summer、NFT 的爆發;一年前,我們經歷了比特幣生態的一次繁榮,自下而上湧現出了很多銘文,包括最近這幾個月非常火熱的,比特幣各種各樣的二層、側鏈。

過去十多年,我們見證了整個 Crypto 從無到有的過程,非常幸運在 2024 年的今天,比特幣完成了早期的拐點。2024 年 1 月比特幣 ETF 的推出,意味着比特幣作爲一個成熟的金融資產在大衆面前正式亮相。

站在 2024 年的今天,此時此刻我們無比清晰地看到了區塊鏈未來的無限可能。困擾我們很久的區塊鏈行業核心問題在今天基本上都已經清晰了,接下來我們要迎接的是整個行業最終的一大波增長,讓區塊鏈真正地普及,甚至可以讓終端用戶可以無感地去使用區塊鏈技術帶來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相信在未來一兩個週期內可以大規模實現。

機構化、專業化挖礦的契機與挖礦往事

這個行業非常有趣的一點是靠着週期的力量,靠不斷地迭代和踩坑的過程來推動行業的成長。機構化挖礦的故事初始誕生在 2014 年底、 2015 年的那一輪熊市。當時 BTC 價格跌得太快了,當時 ASIC 已經小具規模,利潤率突然跌得特別誇張。最早比特幣挖礦的回本週期是 3 個月、 6 個月,後來變成一年回本、甚至兩年回本。當在一個快速的下跌的熊市且幣價一直維持在底部的時候,礦工必須要去優化電費成本,必須要公司化、規模化挖礦,不然邊際利潤變得非常低,抗風險能力特別差。當時這種市場狀況逼迫着礦工不得不從當初條件非常好的礦場進行搬遷。

說出來大家可能都不相信,印象中我擁有的第一個大規模的礦場位於南京市中心,離萬達兩公裏的,條件非常好,用的都是 IDC 中央空調,那些礦機都非常非常寶貴,在那個礦場裏面我們挖到了 2 萬多個比特幣、10 多萬個以太坊。但當熊市來臨的時候就沒辦法挖了,因爲電費成本實在太高了,雖然條件特別好,居住條件特別好,礦場也裝修的特別好,但沒辦法,必須要把礦機搬遷到電費成本具備競爭優勢的地方。

當時這批礦工就從中國的各個地方一路拿着省級電網圖一個一個地方去找有沒有窩電,有沒有冗餘的電力資源。沿着大渡河開車在泥石流的環境下一路走,一個一個水電站實地考察,然後去談判、去建礦場。

在那一波的過程中,整個 Crypto 世界的加密算力開始了規模化、集中化的趨勢。當時全球百分之七八十的算力可能就集中在大渡河沿岸,冬天就在新疆的那幾個坑口電站附近。當時耗電量用的也沒有那麼多。這種規模化的發展根源是因爲那一輪熊市實在是太漫長了,大家不得不去優化成本、改善效率。

礦工出海遭遇的問題與門檻

對於海外挖礦,大家剛開始都有興趣滿滿,想大幹一場。到了美國之後就發現坑是真多:從早期的法律架構、稅收規劃,到後面的礦場運維、返修效率、在線率;最後還有很多的像電費的不穩定因素、特殊事件中必須要關機等等各種情況。最後一算綜合成本特別高,效率也特別低。很多礦工發現美國也不是那麼理想的一個市場,就開始去找其他的市場,剩下的可能就是南美和非洲。南美和非洲是另外一些層面的問題,是政局的穩定性、安全性的問題。這個過程中大家還是比較懷念中國的快速基建以及相對良好的環境,坑也相對比較少。

目前在海外另外一個局面是海外新玩家的資源,尤其是政治資源非常好。很多的主權國家的基金已經開始入場挖礦,他們甚至不關心回本週期這個問題,這就導致大家的利潤率非常低。

這一路走過來,我感覺出海的這一波礦工也是非常的艱辛,這一路上最後能夠跑起來並且穩定運行的礦場爲數不多。

BTC Layer 項目以及 Cobo 的 BTC 生態布局

比特幣最近這一兩年生態的繁榮發展,底層是自下而上湧現出了一些新的資產發行和種類。在比特幣生態發展的過程中,整個比特幣主網出現了長期擁堵的狀態,最終這些需求外溢了。圍繞這些外溢的需求大家去探索一些側鏈、二層網路的解決方案,再加上過去數年間在 EVM 側模塊化區塊鏈技術的發展,這些技術也都相對成熟,所以我們近期看到了快速湧現出來一批嘗試在比特幣生態之上構建二層網路的一些項目和創業方向。

在這個過程中,比特幣跟 EVM 的最大的核心區別是比特幣對智能合約的支持相對有限,短期內要快速解決這個問題,只能是靠橋把比特幣的資產通過一些方式映射到二層網路、EVM 上面去。怎麼去解決橋的資產安全和相對去中心化程度的問題呢?短期只能是一些折中的解決方案。

Cobo 提供了一套基於 MPC,也就是基於多方計算類似多籤的解決方案。這個方案讓項目方持有一把私鑰分片, Cobo 作爲協管方也持有一把私鑰分片,第三把私鑰分片是由項目方選定的一個第三方安全公司或保險公司備份。這個解決方案能夠有效規避單點故障風險,同時可以讓多個實體之間協作以增強整個橋的資金安全。在這個過程中, Cobo 只能協助做一些項目方指定的風控,並不能決定資金的去向。

同時我們也看到了一些新的技術解決方案,包括在比特幣 Opcode 層面有一些更新和迭代,一些跨鏈通信的解決方案。長期來看,我覺得這個問題會逐步得到改善和解決,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爭取在早期階段給大家提供一套相對安全可靠的解決方案,以保證我們在這個生態中有一些試錯的機會,能夠觀察其進一步的發展。

Cobo 的 AI 布局

AI 的發展給個人層面帶來了非常大的變量。我們很多的工作流、信息流通過 AI 基本上能解決四五成的日常工作壓力,效率提高非常多。另一個維度,從公司層面我們也在一直在思考 AI,尤其是後面的 AI Agent 的準確率大幅提升之後,能否跟區塊鏈行業進行結合。目前的一個視角來看,因爲區塊鏈的原生的信息流和資產流都是在鏈上公開透明的,如果後續 AI Agent 具有比較高的準確率和執行力效率的話,它應當去跟區塊鏈做交互。

我們可以設想一個場景:比如兩個 AI Bot 代表兩個不同的個人實體,它們可以在鏈上部署對應的智能合約,兩個 AI Bot 之間可以做一些交互和交易。我們設想的一個場景是說在區塊鏈解決了性能問題以後,鏈上成本會大幅降低,最終狀態可能是有大量的 AI Agent 在鏈上進行最終直接的交易發起和使用,包括智能合約的技術。人類可能只是給這些 AI Agent 做一些簡單的風控,給它制定一些規則,讓它自己去按照一定的方式和方法去執行。預計在未來三到五年的週期裏面,可能會看到一些比較成熟的原型。

基於這個願景,Cobo 這樣一家專注於錢包底層私鑰的安全管理,使用好風控的公司,我們在努力地把我們整個各個錢包產品線的底層統一化、風控層統一化,提供一套標準的 API,接入 AI Agent 的能力。我們希望未來能看到 AI 的技術在區塊鏈領域大規模地布局和應用。

預計今年下半年我們這個產品的原型就能出來,屆時歡迎大家來試用。

聲明:

  1. 本文轉載自[Panewslab],原文標題《神魚:回顧挖礦往事、BTC L2生態布局及對AI趨勢研判》,著作權歸屬原作者[Cobo],如對轉載有異議,請聯系Gate Learn團隊 ),團隊會根據相關流程盡速處理。

  2. 免責聲明:本文所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3. 文章其他語言版本由Gate Learn團隊翻譯, 在未提及Gate.io)的情況下不得復制、傳播或抄襲經翻譯文章。

今すぐ始める
登録して、
$100
のボーナスを獲得しよ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