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救不了台積電,四年來首次季度盈利衰退,下調全年指引

作者:常嘉帥

蓬勃興起的AI浪潮,讓受困於半導體行業逆風的台積電抓到了救命稻草。在過去三個月裡,紛湧而至的AI相關訂單,一定程度上抵消了消費電子行業低迷的影響,但在短期內,新增的AI需求,對台積電業績的提振仍相對有限。

北京時間7月20日週四下午,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台積電公佈截止6月30日的二季度業績。

財報顯示,台積電本季營收4808.4億新台幣,同比下滑10%(以美元計為13.7%),為四年來首個季度盈利衰退,且已經連續四個月營收下滑。 本季淨利潤同比重挫23%,從去年同期的2370億新台幣降至1818億新台幣。環比來看,本季營收下滑5.5%,淨利潤下降12.2%。

不過,考慮到行業大盤的不景氣,台積電已顯示出十足的御寒能力,本季營收與此前的業績指引基本一致,淨利潤雖出現大幅下滑,但好於華爾街一致預期的下滑27%

利潤方面,本季度毛利率為54.1%,營業利潤率為42.0%,淨利潤率為37.8%,較上季均小幅下滑。

從晶圓製程看,5納米製程出貨佔本季晶圓總收入的30%;7納米製程佔23%,7納米及以上的先進製程出貨,佔晶圓總收入的53%。

AI拯救台積電?

值得指出的是,一些分析師認為,本季台積電業績下滑程度小於預期,主要是因其受益於人工智能的東風。

OpenAI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引發上半年瘋狂的AI炒作浪潮。要想進行AI大模型訓練,英偉達GPU幾乎是唯一的選擇。 **從微軟、亞馬遜等雲服務商到一眾摩拳擦掌入局AI的科技公司,基本已經把英偉達GPU買爆。 **據晚點此前報導,今年以來,僅字節跳動一家公司的訂單可能已接近英偉達去年在中國銷售的商用GPU總和。

而台積電,正是英偉達GPU的主要合約製造商。

這一點也在業績中有所體現。本季度,台積電的營收支柱、GPU代工所在的高性能計算(HPC)業務環比下滑5%,較上季的-14%,已有明顯改善。

此外,據台媒電子時報報導,今年第一季度以來,中國大陸的AI芯片設計公司正在擴大台積電7納米工藝的芯片訂單。

中國大陸AI HPC芯片供應商並未被列入出口禁令名單,至少有數十家公司正在繼續投資,其中兩家頭部芯片設計公司自今年第一季度以來就擴大了對台積電7納米芯片的訂單。

**考慮到台積電幾乎無可撼動的“鏟子製造者”的地位,高盛等華爾街大行早在6月初就已相繼上調台積電目標價,認為AI芯片的龐大需求將成為台積電未來3-5年的關鍵增長引擎。 **

在財報電話會上,**台積電CEO魏哲家也隱隱透露,目前AI相關需求已經“爆單”,稱公司直到24年底才能夠“完全解決”AI芯片的供應短缺問題,此外,他也表示台積電已將人工智能納入資本支出和長期銷售前景,推測營收預測中約50%的增長來自AI領域。 **

消費電子市場觸底反彈?

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製造商,消費電子市場的低迷令台積電業績承壓。 **儘管AI芯片相關製造訂單迅速增加,但台積電本季業績仍然受到了智能手機羸弱大盤表現的拖累。 **

根據三星電子本月公佈的業績指引,該公司2季度可能會出現自2009年以來最嚴重的季度收入下滑,多家機構預測三星電子半導體業務2023年度虧損將超過10萬億韓元,顯示已經持續一年的消費電子需求寒冬仍然沒有結束。

不過,根據研究公司Canalys的數據,消費電子市場可能即將觸底。

該公司稱,今年二季度期間,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暴跌11%,為連續第六個季度下降。但積壓的未售出手機正在減少。 Canalys的分析師Le Xuan Chiew指出,智能手機供應商正在努力削減舊機型的庫存,為新機型的發布騰出空間。

光刻機製造商ASML也在近期表示,二季度光刻機訂單已經有所回升。這可能是消費電子市場回暖的早期信號

不過,財報電話會上,台積電CEO魏哲家表示,未來的業績表現仍然主要取決於宏觀經濟前景

展望三季度,台積電指引相對保守,公司預計營收將在167-175億美元(5192-5442億新台幣)之間,較本季將小幅反彈,但低於市場預期。此外,台積電還進一步下調全年營收指引至10%,此前指引的降幅為個位數。

Bloomberg Intelligence分析師Charles Shum評價稱:

事實證明,智能手機需求的阻力比預期的更大,從而影響了人工智能芯片訂單的強勁增長。儘管台積電報告的銷售額超出了共識,但在對匯率因素進行調整後,其業績仍處於指導區間的中點。我認為,這**凸顯了智能手機行業疲軟對其整體業績的影響。 ** 展望未來,市場狀況值得密切關注,尤其需要關注智能手機需求復甦的徵兆,以評估其對下半年盈利軌蹟的潛在影響。

美國建廠之難:缺少熟練工人,投產延期到後年

電話會上,台積電高管還表示,其海外擴張計劃存在一定挑戰,投資高達400億美元的美國亞利桑那工廠由於缺少熟練工人,建設進度緩慢,4納米晶圓工廠的投產時間已由2024年末推遲至2025年

今年2月份,紐約時報已報導過,台積電在美建廠的成本為其在台灣省建廠的十倍,且台積電“不習慣”使用美國工人。報導稱,一位台灣省工程師抱怨道,如果被分配多項工作,部分美國工人會拒絕承擔任務,而不是“努力完成所有工作”。

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在財報發布後的電話會議上表示,正設法從台灣派遣熟練技術工人到美國來改善這一情況。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