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導遊」、AI解說、AI裁判……盤點亞運五大「最黑」科技

圖片來源:由無界AI生成

「與歷屆亞運會相比,杭州亞運會很可能是最聰明的一屆。」是亞奧理事會代理總幹事維諾德在接受媒體訪問時的評價。

杭州亞運會於10月8日晚間正式閉幕。中國隊以201面金牌創下新紀錄,相較201面金牌,杭州亞運期間的各類智慧應用與科技範兒也同樣閃耀。

據亞運會官方數據,本屆亞運會有近20項首推、首創、首用的應用和科技,接下來我們將介紹其中最為突出的五個科技應用及其背後的技術細節。

一、最「暖」黑科技--智慧愛心輔助助理「未名」

杭州亞運會舉辦期間,在杭州市的一些亞運會志工服務點,有一款機器人外觀的智能體在為視力障礙人士服務。

「未名」來自未名湖畔的北京大學。在北京大學黃鐵軍教授及仉尚航研究員的指導下,北京大學莊棨寧學生團隊打造了具身智能機器人軟體服務系統「未名」,用於亞運會期間的導航指引與幫助服務,還獲得了人民日報的「點名」。

「未名」和以往所有的傳統機器人不同,它基於莊棨寧學生團隊自研的感知生成一體化多模態大模型,能夠精準地感知與理解場館內外的視覺場景,生成準確豐富的語言描述,實現從人類複雜指令到具體行動的轉化,並基於端雲協作大小模型的協同高效微調,提升模型的泛化性,使其可以快速適應新場景。

據悉,這套系統可以為觀眾提供導覽服務,協助視障人士進行引領和導航,解析視障人士需求並完成相應任務,幫助視障人士撿拾掉落的物品等。

二、最「顯眼包」黑科技—撿鐵餅機器狗

在杭州亞運會田徑賽場,幾隻來來回回運送鐵餅的機器狗成為賽場「顯眼包」。

這是在亞運會上運送鐵餅的「機器狗」。每隻狗的背上都裝有卡槽,可以負重1-2公斤重的鐵餅,在預先設定好的線路上迅速運送體育設備,完成任務之後,機器狗們會「趴」在場邊等待指令。此外,個頭較小的機器人還可以完成前撲、坐下、作揖等動作。

據了解,機器狗每次往返的平均距離約120m,按照一場比賽往返60次來計算,相當於以往鐵餅比賽中工作人員超過7000m的工作量,有了機器狗往返運輸,就可以大大解放工作人員了。

三、最「私人客製化」黑科技--高速運動AI解說系統

亞運賽場不僅有機器狗撿鐵餅,還有AI做賽事解說。

這套由北京大學棨寧學生團隊打造的高速運動AI解說系統,透過高速攝影機的脈衝訊號檢測場景物體和運動員,將能夠捕捉體育比賽中的關鍵時刻,並生成高品質的集錦和相關數據,基於多模態大模型演算法和深度學習模型對這些運動數據進行分析,基於分析結果,系統再生成提供實時的個性化解說服務,從而為各個語種的觀眾都能提供個性化的體驗。

以乒乓球賽事解說生成為例,畫面中兩個人正在打乒乓球,系統可以捕捉和理解運動員的3D姿態、也可以對球的軌跡做分析,並產生精準描述。

更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多模態大模型技術首次在國際大型綜合性體育賽事中的落地和嘗試。

四、最「快」黑科技—AI智慧剪輯

眾所周知,本屆杭州亞運會核心系統實現了100%上雲,這意味著同一場比賽,透過雲端平台可以生成不同版本,更重要的是,一種全新的視訊剪輯方式也有了實現的可能。

據了解,亞運會媒體中心使用的阿里雲AI智慧剪輯,可以一鍵自動剪接多角度鏡頭,添加字幕轉場等效果。

舉例來說,原本剪輯100公尺自由泳比賽集錦影片需要在全景、近景、特寫鏡頭之間來回切,現在只要選中選手就能一鍵生成多軌合一的鏡頭,再根據背景音樂加入慢動作的特寫鏡頭、校對AI生成的字幕,一則又快又好的影片就完成了。

五、最正直黑科技-AI裁判

傳統的人類裁判可能會因為視角、視線遮擋或是瞬間的判斷失誤而錯過某些行為,而AI裁判則可以通過多個角度和高幀率的攝像頭實時捕獲細節,確保決策更加準確。

根據官方披露,本屆亞運會引入了AI裁判評分技術,為比賽提供了更公正、準確的判罰。

AI裁判系統透過AI紅外線追蹤技術,配合自動產生的評分系統,為每位選手進行評分。 AI裁判也會對選手的各項身體參數和動作角度進行分析,根據國際標準完成打分,

AI裁判不受情感、壓力或任何外部因素的影響,完全基於事實和預定規則進行判決,堪稱最“正直”的科技。

期待這些黑科技產品逐漸滲透到普通用戶的生活中,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便利、效率和永續性。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