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磊:央行數位貨幣將有機會成為廣義貨幣

作者:陸磊,來源:新華社用戶端

在日前召開的2023中國(北京)數位金融論壇上,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陸磊圍繞金融活動數位化、金融監管數位化、貨幣數位化三個方面分享了關於數位金融生態要素構造的思考。 他認為,貨幣數位化是最難也最具挑戰性的領域,央行數字貨幣的可程式設計性,為豐富央行貨幣政策工具提供了創新空間,但這也是全球中央銀行面臨的共同挑戰」。

在金融活動數位化方面,陸磊指出,近年來,以移動支付、NFT(非同質化數位憑證)等為代表的數位金融創新快速興起與發展,推動了傳統金融活動數位化升級改造,降低了交易成本,實現了更高效的需求識別和風險管理。 數位普惠的發展,在彌補金融機構治理短板、提升金融服務可得性和覆蓋面方面也發揮了重大作用。 這在供給側提升了金融資源配置效率,於需求端也更好實現了公平性。 “這是大家可以觀察到正在推進且可預期的最具市場活力的生態要素。” 陸磊說。

在金融監管數位化方面,陸磊表示,以科技賦能金融監管,能夠有效提升監管部門的信息識別、搜尋和匹配能力。 通過以支付和帳戶為核心的行為歸類和線索識別,可以實現無感監測、無感監管與全流程監測、穿透式監管的有機融合,在提升監管有效性的同時,最大限度降低經濟主體承擔的監管成本,特別是在系統性金融風險防控和監測上具有特殊優勢和巨大潛力,這是正在探索且應該可以實現的生態要素。

“近年來,外匯局在推動監管和服務數位化方面也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搭建了跨境金融服務平臺,依託區塊鏈技術為中小企業貿易融資提供便利; 加強『數位外管』建設,設立了全國外匯數據研判中心,推動外匯風險交易報告採集,非現場監管的數位化智慧化水平不斷提升,目的是盡可能降低現場監管的成本。 “陸磊介紹。

在貨幣數位化方面,陸磊認為,所有金融活動的本質都是跨期交易,貨幣與利率是核心。 在現有模式下,央行數字貨幣(CBDC)主要定位於現金類支付憑證(M0),是無息的高能貨幣。 假設基於數字貨幣的可程式設計性,在央行數位貨幣上載入關於利率的智慧合約,央行數位貨幣將有機會成為廣義貨幣(M2)。 “期待數研所的探索可以實現貨幣政策調節央行數字貨幣利率,達成宏觀調控目標。” 陸磊說。

“另一個挑戰在跨境支付領域。” 陸磊表示,以往基於雙邊代理行模式的跨境支付,存在效率仍然不夠高、費用成本偏高、不透明和覆蓋不足等問題。 依託央行數位貨幣構建扁平化的跨境支付網路,可以實現支付的安全、便捷和普惠。 目前,我國深度參與的多邊央行數位貨幣橋專案(Multi-CBDC Bridge)已取得良好的突破和進展。 從當前看算力和人工智慧可改變世界,也幾乎肯定會改造金融生態。

“當然,我們需要永遠保持對風險的關注,特別需要關注的是非傳統風險,即技術創新對金融業帶來的新挑戰。” 陸磊強調,數字技術運用於金融領域可能會使金融面對資訊信任、隱私保護、數據鴻溝和金融排斥等問題,高頻智慧交易或與金融市場波動存在相關性,這也是值得關注和研究的。

此外,陸磊分析稱,去中心化金融(DeFi),特別是基於區塊鏈和分散式帳本技術(DLT)的代幣型(Token)數字貨幣,與銀行帳戶弱耦合,可直接“點對點”交易,那麼就會存在資金不一定非要通過銀行體系跨境流轉,這也就模糊了資金跨境界限,顯然會增加跨境資金流動管理、跨境交易真實性管理的難度。 “這些都是建設數字生態需要研究的問題。” 陸磊說。 (記者 張莫 李昱佑 北京報導)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