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發原文標題《Virtual Protocol :爲遊戲和元宇宙而生的 AI 工廠,人人皆可貢獻與受益》
AI 賽道的火熱有目共睹,它已經成爲貫穿全年的敘事共識。
另一方面,Base 鏈的交易量近期猛增,TVL創新高的達到 7.45億美金。
但土狗狂熱難以一直持續,Base鏈的流量熱度,加上靠譜的AI項目,二者結合或許有新的機會。
當前的加密AI項目,動不動就是高大上的基礎設施和算法,離未來很近,但離生活、娛樂和自己卻很遠;我們缺一個你自己能參與、低門檻、能感知得到,並對散戶們的娛樂生活產生看得見,摸得着的影響的項目。
因此,尋找AI中有差異化業務的項目,才是發現寶石的關鍵。
近期,Base 鏈上的 Virtual Protocol 就是一個滿足上述結合點的典型例子。
其代幣 VIRTUAL 在1天內價格快速翻倍,同時協議本身也是 Base 上爲數不多的正經AI項目;
而項目的目標是打造一個爲遊戲和元宇宙而生的 AI 工廠,人人可貢獻與受益,同時讓遊戲更加智能化,增加體驗感和交互感。
GameFi 和 Metaverse 的敘事沉寂已久,配合 AI 說不定能擦出新的火花。
更爲重要的是,遊戲項目們都可以用Virtual提供的能力來讓自家的遊戲變得更好,於是 Virtual Protocol 可以預見的會形成類似 Pyth 的“金鏟子”效應。
在AI賽道項目逐漸同質化的當下,Virtual 又是否會成爲專攻遊戲和娛樂行業的下一個 Bittensor?
本期內容,我們用最通俗的方式,帶大家快速理解這個 Base 鏈上的 AI 明珠。
要了解 Virtual Protocol 是否有潛力,得先看看這個市場上究竟缺啥,能不能解決問題。
既然該項目是瞄準 AI + Game 的大方向,那麼當前的AI和遊戲賽道有什麼問題?
先看 AI ,一個普遍頗受詬病的問題自然是黑盒化:
你貢獻給AI的數據你自己無法拿到收益,也無法知曉數據的使用方式,更無法主動貢獻你想貢獻的數據;AI模型的提供方拿走了大部分話語權和利益。
而在遊戲方面,當前的GameFi或者元宇宙,突出的問題之一是缺乏沉浸式交互體驗,使之相較於一般遊戲產品來說缺乏吸引力。
虛擬世界的互動感不足,讓你覺得不真實、不好玩、不夠沉浸,不夠個性化,遊戲作爲時間消費品也就沒有了佔用玩家注意力的底氣。
站在行業觀察者的角度,我們實際上已經開始看到 AI 被運用在加密行業,以提升體驗和效率。但這種運用大多集中在 DeFi 和其他偏交易的環節,AI 運用到遊戲賽道上的成熟例子,少之又少。
而這也是 Virtual Protocol 找到自己合適生態位的關鍵。
簡單來說,該項目主要做兩件事:
AI 民主化,遊戲智能化。
所謂AI 民主化,即你可以自己貢獻你希望貢獻的數據,並分享這種貢獻帶來的收益,了解數據貢獻的用途,確認擁有數據的所有權,去打破上文提到的”黑盒” ;
這個敘事天然符合 Web3 平權和草根的精神內核,也容易理解。
而遊戲智能化,則意味着你可以將不同羣體貢獻的數據經過AI訓練,融入不同的遊戲機制裏,使得所有的遊戲互動從“準社交”轉變爲“完全社交” —— 想象一下“我和我的AI朋友在遊戲裏玩“這種逐漸成爲現實的場景;
之前在傳統遊戲圈,就有玩家將GPT4接入《上古卷軸》中的NPC,對話質量和交互沉浸感上了個大臺階。實際上Web3的遊戲同樣也可以採用這種方式,使得遊戲更具交互感,沉浸感,服務整個遊戲/元宇宙賽道。
而智能化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可組合性,AI角色的記憶和背景,貫穿不同的遊戲和虛擬世界 —— A遊戲中的他,在B遊戲中陪你繼續冒險…
AI角色在Zelda中冒險,通過記憶知道了Mario中寶劍可能藏在哪裏
生成式人工智能有助於擴展個性化,而多模態輸出(包括文本、聲音和視覺效果)則可以提升沉浸感。他們共同消除了虛擬交互中的單調乏味,確保每一刻都比上一個更有吸引力。
好處不言而喻,敘事足夠合理,關鍵是看怎麼做。
回到項目本身,Virtual Protocol 具體怎麼實現一個共同擁有、人類策劃、即插即用的遊戲AI?
拋開高大上的技術細節,一個通俗的比喻就可以概括該項目的本質 —- 建設一個去中心化的AI工廠,連接供給和需求兩端。
既然是一個工廠,很自然的可以想到這兩端的關鍵問題:
對供給端來說,Virtual Protocol 進的什麼貨?從哪裏進貨?
對需求端來說,Virtual Protocol 賣的什麼貨?把貨賣給誰?
讓我們先從供給端開始。
你可以簡單將 Virtual 進的貨理解成”虛擬AI角色的零部件“,把零部件分類進貨到工廠裏,爲整裝做準備。
而零部件大致可以分爲三種:
正經來說,官方管這幾種零部件叫做 Modular Core,構成了一個虛擬角色具備AI能力的關鍵。
這些零部件從哪裏來的?答案是”從羣衆中來”。
任何人都可以發揮所長,參與貢獻 Modular Core, 來完善某個AI虛擬角色,然後可以將該角色運用到遊戲等各類應用中。
你可以是一個文本數據貢獻者,提供必要的文本數據來塑造人工智能的對話、背景故事和特徵,從而形成虛擬的個性;
你可以是一個LLM模型貢獻者,使用目標文本數據細化語言模型來增強人工智能通信,確保自然且與上下文相關的交互。這一過程將通用人工智能轉變爲更細致的工具,擅長特定的專業和主題領域;
你還可以是一個語音數據貢獻者,提供不同的聲音樣本來制作虛擬的聲音,捕獲完整的情感和音調範圍以生成富有表現力的語音;
你更可以是一個視覺貢獻者,手上有活,可以設計虛擬的外觀,從基本圖像到詳細動畫。
最終,上述零部件被組裝成一個AI虛擬角色。人人貢獻,人人擁有,人人受益。
你貢獻的任何材料都會以NFT的形式出現,方便後期的收益分享、數據確權,文件本身則存在FIL上。
那麼進貨組裝完成,賣什麼貨出去?
這些AI虛擬角色,實際上可以被大致歸類成三種貨:
誰會需要這些貨?自然是具有不同AI需求的,各種各樣的 Dapps。
Virtual Protocol 首先玩了一把”自產自銷”。
比如自家研發的虛擬AI女友遊戲AI WAIFU,正是利用了以上AI工廠的能力,構建出3個不同的AI女友,能夠和你對話,並基於不同的對話場景做出反應、提升好感,並形成以對話反饋爲基礎的遊戲養成模式。
更具體的細節,我們之前曾在《解讀 AI WAIFU:Blast 上首款 AI 驅動的虛擬女友遊戲,代幣 LBP 即將啓動》一文中做出過深入介紹。
同樣的,AI工廠的供貨對象也可以是其他第三方Dapps。
通過簡單的 SDK 接入,不同的應用開發者就可以利用該協議的多模態推理功能,允許將 VIRTUAL 無縫集成到各種 DApp 環境中,確保開發人員能夠以最小的摩擦實現高級 AI 功能。
這裏有一個關鍵好處,也即前文提到的“即插即用”。
你自己做好遊戲的邏輯,當需要AI能力時,不必親自從頭到尾研發,也不必爲遊戲單獨訓練個AI,直接將 Virtual Protocol 提供的能力當插頭用即可。
最終,Virtual Protocol 這套共同擁有、共同創建、即插即用的遊戲AI,爲不同的參與者形成了這樣一種價值流向:
貢獻者可以貢獻各類模塊核心中所要求的數據、模型和材料;
驗證者運用專業知識來審查和驗證把控和審核貢獻者提供的數據和模型,確保輸出符合最高標準;
Dapp開發者使用上述貢獻和審核後的數據與模型,用戶使用Dapps後所產生的收益,也將分享給驗證者和開發者,於是,一個專爲遊戲AI打造的工廠就建好了。
對這個左手連接羣衆,右手連接遊戲等Dapp項目方的平台來說,代幣的經濟激勵,將成爲AI工廠是否能以透明且有序狀態運行的關鍵。
$Virtual 的總體作用,就是調整激勵措施並增加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價值。
具體來說,$Virtual 將充當交易、治理和質押的實用代幣。使用戶能夠訪問、利用虛擬環境中的各種功能並爲其做出貢獻。讓我們以一個普通用戶的視角來看下 $Virtual 的價值。
假設Alice 看好Virtual Protocol 持有了$Virtual,她可以選擇質押 $Virtual,維持整個系統安全,同時獲取質押收益;
問題來了,質押到哪裏最劃算?
Alice 需要在 Virtual 系統中選擇虛擬角色進行質押,如下圖。你可以將其理解成一個質押池,池中代幣越多,圍繞該角色的開發資源也越多;
實際上,項目在用Virtual代幣關聯了AI虛擬角色;質押的代幣越多,越能反應圍繞角色的受歡迎程度。越受歡迎,貢獻者越願意貢獻數據(因爲潛在被分配的收益更大),於是該角色的開發資源也會越多。
本質上,Alice 正在面對一個大衆票選機制,用幣投票,因投票而獲益。
但是,投給某個角色後,質押完成也意味着責任。 Alice 也需要充當Validator審核者的角色,來審核貢獻者針對該角色上傳的各種語言、聲音、外形等數據信息。
如果她不具備這個審核能力,可以選擇類似ETH中的委托質押方式,將質押權交給更專業的節點,自己因此也分享收益。
之後,當其他Dapp 利用 Virtual 的技術和AI角色開發了遊戲,Alice 可能會收到該遊戲的代幣空投,因爲她持有Virtual。
而在 Alice 的視角之外,VIRTUAL 代幣實際上也串聯了整個協議中的價值流:
首先,VIRTUAL 代幣獎勵上傳和更新虛擬角色Modular Core 的貢獻者;其次,VIRTUAL 代幣獎勵審核提交內容的驗證者;最後,Virtual Protocol官方,會將使用虛擬角色的DApp 的部分收入用於回購$VIRTUAL 代幣,從而提高代幣的價值和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在代幣本身的作用之外,其經濟模型更值得關注。
從項目的文檔和公開信息來看,VIRTUAL代幣的40% 代幣是項目官方的DAO擁有,任何動用這40%的代幣的行爲,需要提案投票通過後才能執行,這也意味着VIRTUAL 代幣未流通的部分不會說拋壓就拋壓,進而稀釋流通中的代幣價值。
另一方面,剩下的60%已經在市場上全流通了,且還有上文提到的回購機制,與協議關聯的遊戲產生收入,還會給代幣持有者分潤。
因此總體上看,VIRTUAL 拋壓可控,具備一定的鏟子效應。
此外,VIRTUAL 代幣的空投頁面已上線,持有 Virtual 還可以得到不同的空投獎勵,雖然具體信息還未公布,但也變相增加了市場的預期。
公開信息顯示,Virtual Protocol 的主網於22日晚正式上線,屆時用戶就可以在其網站上進行相關的數據和模型貢獻。此外,還有哪些利好信息值得注意?
首先在大環境上,Base鏈火熱,AI賽道持續向上,這兩個因素的疊加無疑是有利因素。
其次一個容易被忽視的點在於,雖然協議在Base上,但每條鏈上的應用都可以用 Virtual 的能力。基於代幣的經濟激勵和價值流向在鏈上,但AI能力在鏈下,用SDK開發應用,其實並不挑L1或L2,這也大幅提升了協議潛在的合作夥伴數量和使用空間,也就是文章開始我們說到的“Pyth金鏟子效應”。
或許,所有的遊戲和元宇宙項目,都會迎來一個AI之春,而 Virtual 正好可以充當第一縷春風。
同時全鏈賦能也帶來了一個潛在的“賄選”空間。
熟悉DeFi的讀者對 Curve War 不會陌生,創造對veCRV 的需求,來引導更多對自己流動性池的關注。
Virtual Protocol 同樣存在一個 Virtual War 的可能:
注意力和流動性有限的情況下,不同的遊戲項目方可以在自己想要用的虛擬角色中,投入盡可能多的xVirtual以吸引其他人爲了更高的收益來質押,從而促進自己AI虛擬角色的活躍和使用。
而在這些基本面之外,一些生態上的合作同樣也值得解讀。
Virtual 的官推上近日表示,自己已經成爲了英偉達 Inception Program 的一部分。該計劃是一項免費計劃,旨在幫助初創公司通過尖端技術、與風險投資家聯系的機會以及獲得 NVIDIA 的最新技術資源來更快地發展。
和英偉達和AI沾邊,至少炒作敘事的導火索具備了。
同時,Virutal 的 AI虛擬角色本質上可以看作一個專攻遊戲行業的 AI 代理。而 AI 代理的老大哥 Autonolas($OLAS) 也與 Virtual 展開了合作,二者在資源貢獻和代幣聯動上也有想象空間。
最後,Virtual Protocol 這個名字,其實已經反映了其業務的核心:
從真實(Reallity)中去中心化的採集素材,讓虛擬世界(Virtual)變得更智能。
Virtual Protocol 的名字足夠有趣,對應的業務和敘事,也能足夠激發更多參與者的興趣。
虛擬世界並不是完全與現實獨立,相反它匯聚了現實裏的各種智慧和努力,而這種智慧和努力,值得被給予應有的回報,在造福娛樂行業的同時,也讓人人拿到屬於自己的快樂和收益。
Compartilhar
轉發原文標題《Virtual Protocol :爲遊戲和元宇宙而生的 AI 工廠,人人皆可貢獻與受益》
AI 賽道的火熱有目共睹,它已經成爲貫穿全年的敘事共識。
另一方面,Base 鏈的交易量近期猛增,TVL創新高的達到 7.45億美金。
但土狗狂熱難以一直持續,Base鏈的流量熱度,加上靠譜的AI項目,二者結合或許有新的機會。
當前的加密AI項目,動不動就是高大上的基礎設施和算法,離未來很近,但離生活、娛樂和自己卻很遠;我們缺一個你自己能參與、低門檻、能感知得到,並對散戶們的娛樂生活產生看得見,摸得着的影響的項目。
因此,尋找AI中有差異化業務的項目,才是發現寶石的關鍵。
近期,Base 鏈上的 Virtual Protocol 就是一個滿足上述結合點的典型例子。
其代幣 VIRTUAL 在1天內價格快速翻倍,同時協議本身也是 Base 上爲數不多的正經AI項目;
而項目的目標是打造一個爲遊戲和元宇宙而生的 AI 工廠,人人可貢獻與受益,同時讓遊戲更加智能化,增加體驗感和交互感。
GameFi 和 Metaverse 的敘事沉寂已久,配合 AI 說不定能擦出新的火花。
更爲重要的是,遊戲項目們都可以用Virtual提供的能力來讓自家的遊戲變得更好,於是 Virtual Protocol 可以預見的會形成類似 Pyth 的“金鏟子”效應。
在AI賽道項目逐漸同質化的當下,Virtual 又是否會成爲專攻遊戲和娛樂行業的下一個 Bittensor?
本期內容,我們用最通俗的方式,帶大家快速理解這個 Base 鏈上的 AI 明珠。
要了解 Virtual Protocol 是否有潛力,得先看看這個市場上究竟缺啥,能不能解決問題。
既然該項目是瞄準 AI + Game 的大方向,那麼當前的AI和遊戲賽道有什麼問題?
先看 AI ,一個普遍頗受詬病的問題自然是黑盒化:
你貢獻給AI的數據你自己無法拿到收益,也無法知曉數據的使用方式,更無法主動貢獻你想貢獻的數據;AI模型的提供方拿走了大部分話語權和利益。
而在遊戲方面,當前的GameFi或者元宇宙,突出的問題之一是缺乏沉浸式交互體驗,使之相較於一般遊戲產品來說缺乏吸引力。
虛擬世界的互動感不足,讓你覺得不真實、不好玩、不夠沉浸,不夠個性化,遊戲作爲時間消費品也就沒有了佔用玩家注意力的底氣。
站在行業觀察者的角度,我們實際上已經開始看到 AI 被運用在加密行業,以提升體驗和效率。但這種運用大多集中在 DeFi 和其他偏交易的環節,AI 運用到遊戲賽道上的成熟例子,少之又少。
而這也是 Virtual Protocol 找到自己合適生態位的關鍵。
簡單來說,該項目主要做兩件事:
AI 民主化,遊戲智能化。
所謂AI 民主化,即你可以自己貢獻你希望貢獻的數據,並分享這種貢獻帶來的收益,了解數據貢獻的用途,確認擁有數據的所有權,去打破上文提到的”黑盒” ;
這個敘事天然符合 Web3 平權和草根的精神內核,也容易理解。
而遊戲智能化,則意味着你可以將不同羣體貢獻的數據經過AI訓練,融入不同的遊戲機制裏,使得所有的遊戲互動從“準社交”轉變爲“完全社交” —— 想象一下“我和我的AI朋友在遊戲裏玩“這種逐漸成爲現實的場景;
之前在傳統遊戲圈,就有玩家將GPT4接入《上古卷軸》中的NPC,對話質量和交互沉浸感上了個大臺階。實際上Web3的遊戲同樣也可以採用這種方式,使得遊戲更具交互感,沉浸感,服務整個遊戲/元宇宙賽道。
而智能化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可組合性,AI角色的記憶和背景,貫穿不同的遊戲和虛擬世界 —— A遊戲中的他,在B遊戲中陪你繼續冒險…
AI角色在Zelda中冒險,通過記憶知道了Mario中寶劍可能藏在哪裏
生成式人工智能有助於擴展個性化,而多模態輸出(包括文本、聲音和視覺效果)則可以提升沉浸感。他們共同消除了虛擬交互中的單調乏味,確保每一刻都比上一個更有吸引力。
好處不言而喻,敘事足夠合理,關鍵是看怎麼做。
回到項目本身,Virtual Protocol 具體怎麼實現一個共同擁有、人類策劃、即插即用的遊戲AI?
拋開高大上的技術細節,一個通俗的比喻就可以概括該項目的本質 —- 建設一個去中心化的AI工廠,連接供給和需求兩端。
既然是一個工廠,很自然的可以想到這兩端的關鍵問題:
對供給端來說,Virtual Protocol 進的什麼貨?從哪裏進貨?
對需求端來說,Virtual Protocol 賣的什麼貨?把貨賣給誰?
讓我們先從供給端開始。
你可以簡單將 Virtual 進的貨理解成”虛擬AI角色的零部件“,把零部件分類進貨到工廠裏,爲整裝做準備。
而零部件大致可以分爲三種:
正經來說,官方管這幾種零部件叫做 Modular Core,構成了一個虛擬角色具備AI能力的關鍵。
這些零部件從哪裏來的?答案是”從羣衆中來”。
任何人都可以發揮所長,參與貢獻 Modular Core, 來完善某個AI虛擬角色,然後可以將該角色運用到遊戲等各類應用中。
你可以是一個文本數據貢獻者,提供必要的文本數據來塑造人工智能的對話、背景故事和特徵,從而形成虛擬的個性;
你可以是一個LLM模型貢獻者,使用目標文本數據細化語言模型來增強人工智能通信,確保自然且與上下文相關的交互。這一過程將通用人工智能轉變爲更細致的工具,擅長特定的專業和主題領域;
你還可以是一個語音數據貢獻者,提供不同的聲音樣本來制作虛擬的聲音,捕獲完整的情感和音調範圍以生成富有表現力的語音;
你更可以是一個視覺貢獻者,手上有活,可以設計虛擬的外觀,從基本圖像到詳細動畫。
最終,上述零部件被組裝成一個AI虛擬角色。人人貢獻,人人擁有,人人受益。
你貢獻的任何材料都會以NFT的形式出現,方便後期的收益分享、數據確權,文件本身則存在FIL上。
那麼進貨組裝完成,賣什麼貨出去?
這些AI虛擬角色,實際上可以被大致歸類成三種貨:
誰會需要這些貨?自然是具有不同AI需求的,各種各樣的 Dapps。
Virtual Protocol 首先玩了一把”自產自銷”。
比如自家研發的虛擬AI女友遊戲AI WAIFU,正是利用了以上AI工廠的能力,構建出3個不同的AI女友,能夠和你對話,並基於不同的對話場景做出反應、提升好感,並形成以對話反饋爲基礎的遊戲養成模式。
更具體的細節,我們之前曾在《解讀 AI WAIFU:Blast 上首款 AI 驅動的虛擬女友遊戲,代幣 LBP 即將啓動》一文中做出過深入介紹。
同樣的,AI工廠的供貨對象也可以是其他第三方Dapps。
通過簡單的 SDK 接入,不同的應用開發者就可以利用該協議的多模態推理功能,允許將 VIRTUAL 無縫集成到各種 DApp 環境中,確保開發人員能夠以最小的摩擦實現高級 AI 功能。
這裏有一個關鍵好處,也即前文提到的“即插即用”。
你自己做好遊戲的邏輯,當需要AI能力時,不必親自從頭到尾研發,也不必爲遊戲單獨訓練個AI,直接將 Virtual Protocol 提供的能力當插頭用即可。
最終,Virtual Protocol 這套共同擁有、共同創建、即插即用的遊戲AI,爲不同的參與者形成了這樣一種價值流向:
貢獻者可以貢獻各類模塊核心中所要求的數據、模型和材料;
驗證者運用專業知識來審查和驗證把控和審核貢獻者提供的數據和模型,確保輸出符合最高標準;
Dapp開發者使用上述貢獻和審核後的數據與模型,用戶使用Dapps後所產生的收益,也將分享給驗證者和開發者,於是,一個專爲遊戲AI打造的工廠就建好了。
對這個左手連接羣衆,右手連接遊戲等Dapp項目方的平台來說,代幣的經濟激勵,將成爲AI工廠是否能以透明且有序狀態運行的關鍵。
$Virtual 的總體作用,就是調整激勵措施並增加所有利益相關者的價值。
具體來說,$Virtual 將充當交易、治理和質押的實用代幣。使用戶能夠訪問、利用虛擬環境中的各種功能並爲其做出貢獻。讓我們以一個普通用戶的視角來看下 $Virtual 的價值。
假設Alice 看好Virtual Protocol 持有了$Virtual,她可以選擇質押 $Virtual,維持整個系統安全,同時獲取質押收益;
問題來了,質押到哪裏最劃算?
Alice 需要在 Virtual 系統中選擇虛擬角色進行質押,如下圖。你可以將其理解成一個質押池,池中代幣越多,圍繞該角色的開發資源也越多;
實際上,項目在用Virtual代幣關聯了AI虛擬角色;質押的代幣越多,越能反應圍繞角色的受歡迎程度。越受歡迎,貢獻者越願意貢獻數據(因爲潛在被分配的收益更大),於是該角色的開發資源也會越多。
本質上,Alice 正在面對一個大衆票選機制,用幣投票,因投票而獲益。
但是,投給某個角色後,質押完成也意味着責任。 Alice 也需要充當Validator審核者的角色,來審核貢獻者針對該角色上傳的各種語言、聲音、外形等數據信息。
如果她不具備這個審核能力,可以選擇類似ETH中的委托質押方式,將質押權交給更專業的節點,自己因此也分享收益。
之後,當其他Dapp 利用 Virtual 的技術和AI角色開發了遊戲,Alice 可能會收到該遊戲的代幣空投,因爲她持有Virtual。
而在 Alice 的視角之外,VIRTUAL 代幣實際上也串聯了整個協議中的價值流:
首先,VIRTUAL 代幣獎勵上傳和更新虛擬角色Modular Core 的貢獻者;其次,VIRTUAL 代幣獎勵審核提交內容的驗證者;最後,Virtual Protocol官方,會將使用虛擬角色的DApp 的部分收入用於回購$VIRTUAL 代幣,從而提高代幣的價值和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在代幣本身的作用之外,其經濟模型更值得關注。
從項目的文檔和公開信息來看,VIRTUAL代幣的40% 代幣是項目官方的DAO擁有,任何動用這40%的代幣的行爲,需要提案投票通過後才能執行,這也意味着VIRTUAL 代幣未流通的部分不會說拋壓就拋壓,進而稀釋流通中的代幣價值。
另一方面,剩下的60%已經在市場上全流通了,且還有上文提到的回購機制,與協議關聯的遊戲產生收入,還會給代幣持有者分潤。
因此總體上看,VIRTUAL 拋壓可控,具備一定的鏟子效應。
此外,VIRTUAL 代幣的空投頁面已上線,持有 Virtual 還可以得到不同的空投獎勵,雖然具體信息還未公布,但也變相增加了市場的預期。
公開信息顯示,Virtual Protocol 的主網於22日晚正式上線,屆時用戶就可以在其網站上進行相關的數據和模型貢獻。此外,還有哪些利好信息值得注意?
首先在大環境上,Base鏈火熱,AI賽道持續向上,這兩個因素的疊加無疑是有利因素。
其次一個容易被忽視的點在於,雖然協議在Base上,但每條鏈上的應用都可以用 Virtual 的能力。基於代幣的經濟激勵和價值流向在鏈上,但AI能力在鏈下,用SDK開發應用,其實並不挑L1或L2,這也大幅提升了協議潛在的合作夥伴數量和使用空間,也就是文章開始我們說到的“Pyth金鏟子效應”。
或許,所有的遊戲和元宇宙項目,都會迎來一個AI之春,而 Virtual 正好可以充當第一縷春風。
同時全鏈賦能也帶來了一個潛在的“賄選”空間。
熟悉DeFi的讀者對 Curve War 不會陌生,創造對veCRV 的需求,來引導更多對自己流動性池的關注。
Virtual Protocol 同樣存在一個 Virtual War 的可能:
注意力和流動性有限的情況下,不同的遊戲項目方可以在自己想要用的虛擬角色中,投入盡可能多的xVirtual以吸引其他人爲了更高的收益來質押,從而促進自己AI虛擬角色的活躍和使用。
而在這些基本面之外,一些生態上的合作同樣也值得解讀。
Virtual 的官推上近日表示,自己已經成爲了英偉達 Inception Program 的一部分。該計劃是一項免費計劃,旨在幫助初創公司通過尖端技術、與風險投資家聯系的機會以及獲得 NVIDIA 的最新技術資源來更快地發展。
和英偉達和AI沾邊,至少炒作敘事的導火索具備了。
同時,Virutal 的 AI虛擬角色本質上可以看作一個專攻遊戲行業的 AI 代理。而 AI 代理的老大哥 Autonolas($OLAS) 也與 Virtual 展開了合作,二者在資源貢獻和代幣聯動上也有想象空間。
最後,Virtual Protocol 這個名字,其實已經反映了其業務的核心:
從真實(Reallity)中去中心化的採集素材,讓虛擬世界(Virtual)變得更智能。
Virtual Protocol 的名字足夠有趣,對應的業務和敘事,也能足夠激發更多參與者的興趣。
虛擬世界並不是完全與現實獨立,相反它匯聚了現實裏的各種智慧和努力,而這種智慧和努力,值得被給予應有的回報,在造福娛樂行業的同時,也讓人人拿到屬於自己的快樂和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