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讀Zentry:連接Web2和Web3的開放性遊戲宇宙

原文來源:blocmates

在充滿創新和機遇的Web3領域,連接Web2和Web3的開放性遊戲宇宙 Zentry 正致力於打造一個無縫融合傳統遊戲和區塊鏈技術的獨特生態系統,爲玩家提供全新遊戲體驗。
GuildFi 正在強勢迴歸,並已實現品牌全面升級爲 Zentry。

這不是一次普通的品牌重塑,或通過改名字和 logo 來獲取一個新的路線圖並拉昇幣價。這是一個項目的顛覆性改造,結合以往的優勢以及一整套全新的產品和功能,讓 Zentry 不僅躍爲Web3遊戲的核心位置,還成爲連接Web2和Web3遊戲世界的橋樑。

在與 Zentry 團隊成員交流後,他們的細緻準備和執行力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Zentry 團隊在熊市期間冬眠,精心構建和打磨的新產品。

全面解读Zentry:连接Web2和Web3的开放性游戏宇宙

爲什麼未來屬於去中心化遊戲?

遊戲是一個巨大的產業。儘管已經成熟,但這個市場仍然存在許多需要填補的空白。

傳統遊戲的一些核心問題已經被多次討論,特別是關於加密遊戲的賣點。

所有權是一個主要問題。當玩家在遊戲中投入無數小時,卻並不真正擁有這些資產時,這有什麼意義?遊戲開發者可以隨時以任何理由沒收你的賬戶和資產,導致幾百小時的時間白白浪費。

這是中心化的症狀之一。

中心化被詬病的另外一點是價值提取。儘管玩家本身在遊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除了娛樂性,他們幾乎看不到任何收益。表面上看這似乎是可以被接受的。但通常許多大牌遊戲通過不斷的小額交易、新功能、DLC 和低投入的新版本來榨取玩家價值,而玩家卻沒有任何從中受益的機會。

現在,你可能會想,這些並沒有阻礙遊戲行業的發展。玩家自願玩這些遊戲,而且看起來不會很快停止。

Merging Web2 and Web3 Gaming Worlds: From Guild FI to Zentry

視頻鏈接: vGOktoxM

下面從技術層面進行分析。

由於傳統遊戲世界的運作方式,可組合性是不可能的。發行商不願意與競爭對手合作,這不僅在技術上具有挑戰性,不同遊戲的粉絲也常常不同意這種做法,總的來說,這是一件難以執行的事情。

然而,在區塊鏈的世界中情況有所不同。互操作性現在可以相對容易實現,這意味着鏈接不同的遊戲世界也可以相對容易完成。想象一下擁有一個龐大且統一的 MMORPG 世界,你有一個角色,可以玩不同的遊戲,收集來自不同世界的代幣和徽章,並在完全不同的領域升級。

全面解读Zentry:连接Web2和Web3的开放性游戏宇宙

選擇 Zentry 的理由

首先看一些關於遊戲的數字和趨勢,以更好地瞭解這個行業的發展方向。然後,“爲什麼選擇 Zentry?”的答案就會變得更加清晰。

從數據看,全球有超過 33 億玩家,佔全球人口的 40% 以上。其中 55% 是男性, 45% 是女性,並且有相當大一部分玩家年齡在 44 歲以上(28% )。

最重要的是,據測算 77% 的玩家在玩遊戲的同時也參與了非遊戲活動。想想看,不論是與朋友社交還是觀看現場活動,遊戲現在已經成爲人們社交的“第三空間”,並且這種趨勢未來只會不斷加強。

由於遊戲已經從一種簡單的娛樂活動演變爲一種生活方式,並且超越了電影和音樂產業,這意味着廣告商準備支付大筆資金在遊戲內。

隨着人們在遊戲上花費越來越多的時間,消費品牌通過廣告、遊戲內活動或遊戲內物品等形式參與其中,向龐大的用戶羣體推廣他們的產品是合乎邏輯的。到目前,已經可以看到耐克、寶馬和宜家等品牌在 Roblox 和 Fortnite 等遊戲中植入廣告。

但 Zentry 是如何將這一切結合在一起的?

簡單來說,Zentry 是遊戲的元遊戲層(Metagame Layer)。

這意味着 Zentry 將多個遊戲元素結合在一起,創造出全面真實的 MMORPG。一個統一的宇宙,將全球 33 億玩家匯聚在一起。

多個遊戲、忠誠度系統、玩家身份、徽章、物品、獎勵、跨界活動等等,都融合在一個宇宙中:Zentry 宇宙——元遊戲層。

全面解读Zentry:连接Web2和Web3的开放性游戏宇宙

可以把它想象成:

一個包含多個世界的大宇宙。Zentry 就是連接這些獨立世界的宏大宇宙,無論這些世界是什麼,都有效地模糊了虛擬與現實之間的界限。

在這個 Zentry 宇宙中有“Zentinals”Zentry 的居民,即遊戲玩家。居民可以在這個廣闊的區域內穿梭,探索不同的世界、參與不同的遊戲、收集各種獎勵,並與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社交。

這個願景可以遠遠超越傳統的“遊戲”概念,這個沉浸式的宇宙還可以包括與一些 DeFi 協議和社交媒體平臺的互動。

下面姜詳細拆解元遊戲層的組織結構,分析 Zentry 是如何將這些一一實現。

Zentry 元遊戲層堆棧

Zentry 提供這個開放宇宙的基礎設施,由居民根據自己的意願來塑造不同的世界。爲了實現這個願景,元遊戲堆棧有四個元素:

  • 消費者應用
  • 基礎設施
  • IP 豐富的世界
  • 國庫

消費者應用

關於消費者應用,Zentry 認識到每個人都是不一樣,因此每個消費者應用都針對特定受衆量身定製,以便在 Zentry 宇宙中尋找不同的體驗。無論你是 NFT 愛好者,還是一個只想探索世界的人,都會找到適合自己的東西。

目前,Zentry 有四個消費者應用已經正式啓動。

Radiant - 開放世界的跨平臺元遊戲

在 Radiant 中,玩家可以探險、交易、戰鬥和製作。Radiant 的背後理念是吸引web2和 web3的用戶,所以玩這個遊戲並不需要任何加密知識或背景。它將包括本地內容、集成的合作伙伴生態系統,甚至真實生活的元素。

Nexus - Zentry 宇宙的社交入口

它迭代了現有的 SocialFi 模型並將其適應於遊戲宇宙。所有社交互動都在沉浸式的遊戲體驗中進行。它最初將建立在 X 等平臺之上,因爲那裏有很多遊戲和加密活動,最終將與其他社交平臺集成。

除此之外,它還是一個遊戲化的投票和質押平臺,ZENT(Zentry 的本地代幣)將是其核心。

ZENT 質押者將有資格通過不同的代幣和 NFT 獲得獎勵。隨着遊戲的發展,計劃是將進一步的獎勵形式納入 RWA 以及來自不同權益證明鏈(從以太坊開始)的 LSD 收益。質押元素將在遊戲生命週期的下一階段引入。

Zigma

目前關於 Zigma 的細節還很少,已知這是一款結合了動漫、IP 和 NFT 的遊戲。可以密切關注 Zigma 的社交平臺(_Org)以獲取更多信息。

Azul - 跨世界的 AI 夥伴。

其理念是利用 AI 提升和增強玩家在 Zentry 的遊戲體驗。這個想法不僅是爲了讓遊戲變得更有趣,還要更高效。

代幣經濟學

ZENT 代幣的總供應量爲 10, 000, 000, 000 。

其分配和釋放計劃如下:

全面解读Zentry:连接Web2和Web3的开放性游戏宇宙

ZENT 代幣在 Zentry 生態中扮演着多種角色。

首先,ZENT 持有者將能夠參與去中心化治理。由於遊戲的互動性和廣闊性,這裏的治理比一般的 DeFi 項目更具影響力。

其次,ZENT 將是宇宙中的主要商品。無論玩家想交易資產和物品,還是想解鎖新內容和體驗,ZENT 都是核心。

另一個功能是質押。ZENT 持有者可以將他們的代幣注入(質押)到金庫中,獲得 stZENT。有兩種方法可以做到這一點。玩家可以選擇常規的單幣質押,或者選擇組 ZENT/ETH LP。

stZENT 持有者將可以積累碎片,收到的碎片將與玩家的注入成比例,積累這些碎片將爲玩家打開一系列不同的獎勵世界,包括 ZENT、合作項目代幣、NFT、白名單名額等。

有一個限制:如果玩家取消注入(取消質押)stZENT,碎片將減少一半。所以,假設注入了 1000 個 ZENT 並積累了 100 個碎片,取消注入 500 個 ZENT,將在 14 天內全額獲得這 500 個 ZENT,但碎片將減少到 50 個。

這裏有一個亮點:玩家目前可以在 Sophon 上再質押(Restaking)stZENT。這將爲玩家賺取 Sophon 積分和額外的碎片,積分將在未來爲玩家帶來 Sophon 空投。

全面解读Zentry:连接Web2和Web3的开放性游戏宇宙

值得一提的是,最初 GF 代幣發行是在 2021 年,之後遷移到 ZENT。這意味着沒有其他解鎖或其他方式,團隊也承諾質押而不會出售任何代幣。所以 ZENT 是安全的,這也意味着,從整體看 ZENT 是看漲的趨勢。

但這還不是全部。Zentry 的財庫也非常強大。他們有一個由 ETH 和穩定幣組成的 1.5 億美元財庫,並且在不斷產生收益,還有一些風險投資。

對於 ZENT 代幣持有者的好處是,那些與協議長期互動的玩家,將通過高使用率和長期質押,從財庫產生的收入中獲得一定獎勵。

總結

隨着世界變得越來越數字化,社交互動開始變得數字化,擁有一個人們不僅可以社交還可以參與其他活動並讓他們的想象力馳騁的大型開放世界是合乎情理的。在Web3 的背景下做到這一點,每個人都保留自己資產的所有權,同時整合Web2的一些優勢元素,如更復雜的遊戲體驗,這爲一個有趣的開放世界遊戲體驗創造了完美的組。Zentry 不僅在戰略上進行了升級,更將 GameFi 行業推向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裏。

查看原文
本頁面內容僅供參考,非招攬或要約,也不提供投資、稅務或法律諮詢。詳見聲明了解更多風險披露。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