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6z 聯合創始人:技術是唯一永恆的增長源泉

我一直覺得,a16z 是 VC 裡技術樂觀主義者的一個代表,其聯合創始人 Marc Andreessen 更是典型。 前段時間 a16z 剛發佈萬字長文,認為當下的 AI 讓我們正在進入計算的第三個時代。

今天,Marc Andreessen 在 a16z 官網正式發佈了技術樂觀主義者宣言《The Techno-Optimist Manifest》,這份宣言接近萬字,分別從謊言、真相、技術、市場等角度做了說明,可謂激情澎湃。

在這個宣言里,Marc Andreessen 說**增長的源泉只有三個:人口增長、自然資源利用和技術。 唯一永恆的增長源泉只有技術。 而自由市場是組織技術經濟的最有效方式,市場經濟是一台發現機器,一種智慧形式——一個探索性、進化性、適應性的系統。 **

下面我用 AI 簡單做了一下編譯,也對部分內容做了刪減,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去 a16z 官網閱讀原文。


你生活在一個瘋狂的時代——比平常更加瘋狂,因為儘管科學技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但人類對自己是誰或自己在做什麼一無所知。 By Walker Percy

我們這個物種已有 30 萬年的歷史。 在最初的 29 萬年裡,我們以採集為生,這種生活方式在喀拉哈裡沙漠的布須曼人和安達曼群島的森提納爾人中仍然可見。 即使在智人擁抱農業之後,進展仍然極其緩慢。 西元前 4000 年出生於蘇美爾的人會對諾曼征服時期的英格蘭或哥倫布時期的阿茲特克帝國的資源、工作和技術非常熟悉。 然後,從 18 世紀開始,許多人的生活水準猛增。 是什麼帶來了這種巨大的進步,為什麼? By Marian Tupy

有一種方法可以做得更好。 找到它。 By Thomas Edison

Lies 謊言

我們被欺騙了。

我們被告知,技術奪走了我們的工作,降低了我們的工資,加劇了不平等,威脅了我們的健康,破壞了環境,降低了我們的社會,腐蝕了我們的孩子,損害了我們的人性,威脅了我們的未來,並且永遠處於毀滅一切的邊緣。

我們被告知要對技術感到憤怒、痛苦和怨恨。 我們被告知要悲觀。 普羅米修斯的神話——以各種更新的形式,如《弗蘭肯斯坦》、《奧本海默》和《終結者》——困擾著我們的噩夢。

我們被告知要譴責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我們的智慧、我們對自然的控制、我們建設更美好世界的能力。 我們被告知要對未來感到悲慘。

Truth 真相

我們的文明建立在技術之上。 技術是人類雄心和成就的榮耀,是進步的先鋒,是我們潛力的實現。 數百年來,我們一直在適當地頌揚這一點——直到最近。

我來這裡是為了帶來好消息。 我們可以進步到一種更加優越的生活方式和存在方式。

我們有工具、系統和想法。 我們有意願。 是時候再次舉起技術旗幟了。

現在是成為技術樂觀主義者的時候了。

Technology 技術

技術樂觀主義者認為,社會就像鯊魚一樣,要麼成長,要麼死亡。

我們相信成長就是進步——帶來活力、擴大生活、增加知識、提高福祉。

我們同意 Paul Collier 的觀點:「經濟增長不是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但缺乏增長則是致命的。 ”

我們相信一切美好的事情都是增長的下游。

我們認為,**不增長就是停滯,這會導致零和思維、內部鬥爭、退化、崩潰,並最終導致死亡。 **

**增長的源泉只有三個:人口增長、自然資源利用和技術。 **

發達國家的人口正在世界各地、跨文化地減少——總人口可能已經在減少。 國家資源利用在現實和政治上都受到嚴格限制。

因此,**唯一永恆的增長源泉就是技術。 **

事實上,技術——新知識、新工具,希臘人稱之為techne——一直是增長的主要源泉,也許也是增長的唯一原因,因為技術使人口增長和自然資源利用成為可能。

我們相信技術是世界的槓桿——用更少的錢賺更多的錢。

經濟學家用生產率增長來衡量技術進步:我們每年可以用更少的投入和更少的原材料生產出多少產品。 由技術驅動的生產力增長是經濟增長、工資增長以及創造新產業和新就業機會的主要驅動力,因為人們和資本不斷地被解放出來去做比過去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情。 生產力的增長導致價格下降、供給增加、需求擴大,從而改善全體人民的物質福祉。

我們相信這是我們文明物質發展的故事;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不再住在泥屋裡,勉強維持微薄的生存,等待大自然掠殺。

我們相信這就是我們的後代將生活在星空中的原因。 我們相信,無論是自然造成的還是技術造成的,沒有任何物質問題是不能通過更多技術解決的。

我們面臨饑餓問題,所以我們發明瞭綠色技術;

我們遇到了黑暗的問題,所以我們發明瞭電燈;

我們有寒冷的問題,所以我們發明瞭室內供暖;

我們遇到了熱問題,所以我們發明瞭空調;

我們遇到了孤立的問題,所以我們發明瞭互聯網;

我們遇到了流行病的問題,所以我們發明瞭疫苗;

我們面臨貧困問題,因此我們發明技術來創造富裕;

給我們一個現實世界的問題,我們可以發明解決它的技術。

Markets 市場

我們相信自由市場是組織技術經濟的最有效方式。 願意的買家遇到願意的賣家,價格達成,雙方都從交換中受益,否則就不會發生。 利潤是生產滿足需求的供應的動力,價格編碼有關供給和需求的資訊。 市場促使企業家尋求高價,以此作為通過壓低價格來創造新財富的機會信號。

我們相信市場經濟是一台發現機器,一種智慧形式——一個探索性、進化性、適應性的系統。

我們相信哈耶克的知識問題壓倒了任何集中的經濟體系。 所有實際資訊都處於邊緣,掌握在最接近買家的人手中。 該中心遠離買方和賣方,一無所知。 集中計劃註定會失敗,生產和消費體系太複雜。 去中心化利用複雜性來造福所有人; 集中化會把你餓死的。

我們相信市場紀律。 市場自然會遵守規則——當買方未能展示時,賣方要麼學習並改變,要麼退出市場。 當市場紀律缺失時,事情就會變得瘋狂無止境。 每個壟斷和卡特爾、每個不受市場紀律約束的中央機構的座右銘是:“我們不在乎,因為我們不必這麼做。 “市場防止壟斷和卡特爾。

**我們相信市場可以幫助人們擺脫貧困——事實上,市場是迄今為止讓大量人民擺脫貧困的最有效方式,而且一直都是。 **即使在極權主義政權中,逐步解除對人民的壓制以及他們的生產和貿易能力也會導致收入和生活水準的迅速提高。 將靴子抬起一點,效果會更好。 完全脫掉靴子,誰知道每個人都能變得多麼富有。

我們相信市場本質上是實現卓越集體成果的個人主義方式。

我們相信市場並不要求人們是完美的,甚至是善意的——這很好,因為,你見過人嗎? 亞當·斯密:「我們的晚餐並不是來自屠夫、釀酒師或麵包師的仁慈,而是來自他們對自身利益的考慮。 我們關注的不是他們的人性,而是他們的自愛,從不與他們談論我們自己的必需品,而是談論他們的優勢。 ”

大衛·弗裡德曼指出,人們只出於三個原因為他人做事——愛、金錢或力量。 愛沒有規模,所以經濟只能靠金錢或武力運行。 武力實驗已經進行過,但發現效果不佳。 讓我們堅持用錢。

我們認為,對市場的最終道德防禦是,它們將原本會組建軍隊和創立宗教的人們轉向和平生產的追求。 用尼古拉斯·斯特恩的話來說,我們相信市場是我們照顧陌生人的方式。

我們相信市場是為我們想要支付的其他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方式,包括基礎研究、社會福利計劃和國防。

我們認為,資本利潤與保護弱勢群體的社會福利制度之間並不存在衝突。 事實上,它們是一致的——市場的生產創造了經濟財富,為我們作為一個社會想要的一切買單。

我們相信,中央經濟計劃會提升我們中最糟糕的人,並拖累每個人; 市場利用我們最優秀的人才來造福我們所有人。

我們相信中央計劃是一個厄運迴圈; 而市場呈螺旋式上升。

經濟學家威廉·諾德豪斯 (William Nordhaus) 表明,技術創造者只能獲得該技術創造的經濟價值的 2% 左右。 另外 98%以經濟學家所謂的社會剩餘的形式流入社會。 市場體系中的技術創新本質上是慈善性的,比例為 50:1。 誰從新技術中獲得更多價值,是製造該技術的單一公司,還是使用該技術來改善生活的數百萬或數十億人?

我們相信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優勢概念——與競爭優勢不同,比較優勢認為,即使是世界上最擅長做每件事的人,也會因為機會成本而從其他人那裡購買大部分東西。 無論技術水準如何,適當自由市場背景下的比較優勢都能保證高就業率。

我們相信市場將工資設定為工人邊際生產率的函數。 因此,**提高生產率的技術會推動工資上漲,而不是下降。 這也許是整個經濟學中最違反直覺的想法,但這是事實,而且我們有 300 年的歷史證明瞭這一點。 **

我們相信米爾頓·弗裡德曼的觀察,即人類的慾望和需求是無限的。

我們相信,市場還可以通過創造人們能夠高效參與的工作來增進社會福祉。 我們相信全民基本收入會將人們變成動物園裡的動物,由國家飼養。 人不應該被飼養的,人應該是有用的、富有創造力的、自豪的。

我們相信,技術變革非但沒有減少對人類工作的需求,反而通過擴大人類高效工作的範圍而增加了對人類工作的需求。

我們相信,由於人類的慾望和需求是無限的,經濟需求也是無限的,就業增長可以永遠持續下去。

我們相信市場是創造性的,而不是剝削性的; 正和,而不是零和。 市場參與者以彼此的工作和產出為基礎。 James Carse 描述了有限遊戲和無限遊戲——有限遊戲有一個結局,一個人贏了,另一個人輸了; 無限遊戲永遠不會結束,因為玩家們會合作發現遊戲中的可能性。 市場是終極的無限遊戲。

The Techno-Capital Machine 技術資本機器

將技術與市場結合起來,你就得到了 Nick Land 所說的技術資本機器,即物質永恆創造、增長和豐富的引擎。

我們相信市場和創新的技術資本機器不會停止,而是不斷螺旋式上升。 比較優勢增加了專業化和貿易。 價格下跌,釋放購買力,創造需求。 價格下跌有利於每個購買商品和服務的人,也就是說每個人。

人類的慾望和需求是無窮無盡的,企業家不斷創造新的商品和服務來滿足這些慾望和需求,並在此過程中部署無限數量的人員和機器,這種螺旋式上升已經持續了數百年。 事實上,截至 2019 年,在新冠疫情暫時中斷之前,其結果是創造了地球歷史上數量最多、工資最高、物質生活水準最高的就業機會。

技術資本機器使自然選擇在思想領域為我們發揮作用。 最好、最有成效的想法獲勝,並結合起來產生更好的想法。 這些想法在現實世界中以技術支援的商品和服務的形式實現,而這些商品和服務永遠不會從頭出現。

雷·庫茲韋爾 (Ray Kurzweil) 定義了他的加速回報定律:**技術進步往往會自我滋養,從而提高進一步進步的速度。 **

我們相信加速主義——有意識地、故意地推動技術發展——以確保加速回報法則的實現。 確保技術資本的螺旋式上升永遠持續下去。

我們相信技術資本機器並不反人類——事實上,它可能是最有利於人類的東西。 它為我們服務,技術資本機器為我們工作,所有機器都為我們工作。

我們相信,**技術資本螺旋式上升的基石資源是智慧和能量——創意,以及使它們成為現實的力量。 **

Intelligence 智力

我們相信智力是進步的終極引擎。 智力讓一切變得更好,在我們可以衡量的幾乎所有指標上,聰明人和聰明社會都比不那麼聰明的人和社會表現得更好。 智力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權利,我們應該盡可能全面、廣泛地擴大它。

我們相信,智力呈螺旋式上升——首先,世界各地越來越多的聰明人被招募到技術資本機器中; 其次,隨著人們與機器形成共生關係,形成新的控制論系統,例如公司和網路; 第三,AI 增強了我們的機器和我們自己的能力。

我們相信,我們已經做好了智力起飛的準備,這將把我們的能力擴展到難以想像的高度。

**我們相信 AI 是我們的煉金術,我們的點金石——我們實際上是在讓沙子思考。 **

我們相信 AI 最好被視為通用的問題解決者,我們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

我們相信,如果我們願意的話,AI 可以拯救生命。 與我們通過人類和機器智慧聯合研究新療法所能取得的成就相比,醫學以及許多其他領域還處於石器時代。 從車禍到流行病再到戰時誤傷,許多常見的死亡原因都可以通過AI來解決。

我們相信 AI 的任何減速都會造成生命的損失,那些可以通過 AI 防止的死亡是一種謀殺。

我們相信增強智慧(Augmented Intelligence),就像我們相信人工智慧一樣。 智慧機器增強了人類的智慧,推動人類的能力呈幾何級數擴展。

我們相信增強智慧可以推動邊際生產力,從而推動工資增長,進而推動需求,進而推動新供給的創造...... 沒有上限。

Energy 能量

能量就是生命。 我們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但沒有它,我們就會面臨黑暗、饑餓和痛苦。 有了它,我們就有了光明、安全、溫暖。

我們相信能源應該呈螺旋式上升。 能源是我們文明的基本引擎,我們擁有的能量越多,我們可以擁有的人就越多,每個人的生活也就越美好。 我們應該將每個人的能源消耗水準提高到我們的能源消耗水準,然後將我們的能源提高 1000 倍,然後將其他人的能源也提高 1000 倍。

目前,較小的發達國家和較大的發展中國家之間的人均能源使用量差距巨大。 這一差距將會縮小——要麼通過大規模擴大能源生產,讓每個人的生活變得更好,要麼通過大規模減少能源生產,讓每個人的生活變得更糟。

我們相信能源的擴張不必損害自然環境。 今天,我們擁有幾乎無限的零排放能源的靈丹妙藥——核裂變。 1973年,尼克鬆總統呼籲實施獨立計劃,即到2000年建造1000座核電站,以實現美國能源的完全獨立。 尼克森是對的。 當時我們沒有建造這些工廠,但現在我們可以隨時建造。

原子能專員托 Thomas Murray 1953 年表示:“多年來,裝在武器中的分裂原子一直是我們抵禦野蠻人的主要盾牌。 此外,現在它是上帝賦予人類進行建設性工作的工具。 “Murray 也是對的。

我們相信第二個能源銀彈即將到來——核聚變。 我們也應該建立它。 實際上禁止裂變的壞想法也將試圖禁止聚變,我們不應該讓他們這麼做。

我們相信技術資本機器與自然環境之間不存在內在衝突。 即使沒有核電,美國現在的人均碳排放量也比 100 年前要低。

我們相信技術是解決環境退化和危機的方法。 技術先進的社會可以改善自然環境,而技術停滯的社會則會破壞自然環境。

我們相信,技術停滯的社會能源有限,代價是環境破壞; 技術先進的社會為每個人提供無限的清潔能源。

Abundance 豐富

我們相信,我們應該將智力和能量置於正反饋迴圈中,並將它們驅動到無窮大。

我們相信我們應該利用智力和能量的反饋循環來豐富我們想要和需要的一切。

我們認為,**衡量富裕程度的標準是價格下跌。 每當價格下跌時,購買它的人們的購買力就會提高,這與收入的提高是一樣的。 如果許多商品和服務的價格下降,結果就是購買力、實際收入和生活品質的爆炸式增長。 **

我們相信,如果我們讓智力和能源都“便宜到無法計量”,最終的結果將是所有實物商品都變得像鉛筆一樣便宜。 鉛筆實際上在技術上相當複雜且難以製造,但如果你借了一支鉛筆並且沒有歸還,沒有人會生氣。 我們應該對所有實物商品採取同樣的態度。

我們認為,我們應該通過技術應用推動整個經濟體的價格下降,直到盡可能多的價格實際上為零,從而將收入水準和生活品質推向最高水準。

我們相信 Andy Warhol 是對的,他說:「這個國家的偉大之處在於開創了最富有的消費者與最貧窮的消費者購買基本相同的東西的傳統。 你可以在看電視時看到可口可樂,你可以知道總統喝可口可樂,Liz Taylor 喝可口可樂,然後想一想,你也可以喝可口可樂。 可樂就是可樂,花多少錢也買不到比街角流浪漢喝的更好的可樂。 所有的可樂都是一樣的,而且所有的可樂都很好。 “瀏覽器、智能手機、聊天機器人也是如此。

我們相信,技術最終會推動世界走向 Buckminster Fuller 所說的“短暫化”(ephemeralization)——經濟學家所說的“非物質化”。 Fuller 說:「技術讓你用越來越少的錢做越來越多的事,直到最終你什麼都不用做。 ”

**我們相信技術進步會為每個人帶來物質豐富。 **

我們相信,技術豐富的最終回報可能是 Julian Simon 所說的“終極資源”——人的大規模擴張。 正如 Simon 所做的那樣,我們相信人是最終的資源——人越多,創造力就越強,新想法就越多,技術進步就越多。 因此,我們相信物質豐富最終意味著更多的人——更多的人——這反過來又帶來更多的豐富。

我們相信,與我們擁有豐富的智力、能源和物質產品的人口相比,我們的星球人口嚴重不足。

我們相信,全球人口可以很容易地增加到500億人或更多,當我們最終在其他星球上定居時,這一數位將遠遠超出這個數位。

我們相信,所有這些人中將會出現超出我們最瘋狂夢想的科學家、技術專家、藝術家和夢想家。

我們相信技術的最終使命是促進地球和恆星上的生命發展。

不是烏托邦,但足夠接近

然而,我們不是烏托邦主義者。 我們是湯瑪斯·索威爾(Thomas Sowell)所說的“受限願景”的追隨者。

我們相信,受約束的願景——與烏托邦和專業知識的不受約束的願景相反——意味著接受人們的本來面目,通過經驗檢驗想法,並解放人們做出自己的選擇。

我們不相信烏托邦,也不相信啟示錄。

我們相信變化只會發生在邊際上——但大量的邊際變化可能會帶來巨大的結果。 雖然不是烏托邦,但我們相信 Brad DeLong 所說的「懶散地走向烏托邦」——盡墮落人類能做的最好的事情,讓事情在我們前進的過程中變得更好。

Becoming Technological Supermen 成為科技超人

我們相信,推動技術進步是我們能做的最有益的事情之一。 我們相信有意識地、系統地把自己轉變為能夠推動技術進步的人。

我們相信,這當然意味著技術教育,但它也意味著親自動手、獲得實踐技能、在團隊中工作和領導團隊——渴望建立比自己更偉大的東西,渴望與他人合作,作為一個團隊建立更偉大的東西。

我們相信,人類創造事物、獲得領土、探索未知的自然動力可以有效地引導到構建技術中。 我們相信,雖然物理邊界,至少在地球上是封閉的,但技術邊界是開放的。

我們相信探索和獲得技術前沿。 我們相信技術的浪漫,工業的浪漫。 火車、汽車、電燈、摩天大樓的愛神。 還有微晶元,神經網路,火箭,分裂的原子。

我們相信冒險。 踏上英雄之旅,反抗現狀,繪製未知領域,併為我們的社區帶來戰利品。

套用不同時間和地點的宣言:「美只存在於鬥爭中。 沒有一部傑作沒有攻擊性。 技術必須是對未知力量的暴力攻擊,迫使他們在人類面前低頭。 ”

我們相信,我們現在是、過去和將來都是技術的主人,而不是被技術掌控。 受害者心態在生活的各個領域都是一種詛咒,包括我們與技術的關係——既不必要又弄巧成拙。 我們不是受害者,我們是征服者。

我們相信自然,但我們也相信克服自然。 我們不是原始人,畏縮在對閃電的恐懼中。 我們是頂級掠食者,閃電為我們工作。

我們相信偉大。 我們欽佩我們之前的偉大技術專家和實業家,我們渴望讓他們今天為我們感到驕傲。

我們相信人性 - 無論是個人還是集體。

Technological Values 技術價值

我們相信野心,堅持,不懈 - 力量。 我們相信功績和成就。 我們相信勇敢,勇氣。 我們相信驕傲、自信和自尊——當贏得時。 我們相信自由的探索,實際的科學方法和啟蒙價值,挑戰專家的權威。

我們相信,正如理查·費曼所說,“科學是對專家無知的信念。 “”而且,“我寧願有無法回答的問題,也不願有無法質疑的答案。

我們相信當地知識,人們用實際資訊做決定,而不是扮演上帝。 我們相信擁抱差異,增加趣味性。 我們相信風險,相信向未知的飛躍。

我們相信能動性,相信個人主義。 我們相信激進的能力。 我們相信絕對拒絕怨恨,正如 Carrie Fisher 所說,“怨恨就像喝毒藥,等待對方死去。 我們承擔責任,我們克服。 ”

我們相信競爭,因為我們相信進化。 我們相信進化,因為我們相信生命。 我們相信真理。 我們相信富比窮好,便宜比貴好,豐富比稀缺好。 我們相信讓每個人都變得富有,一切都變得便宜,一切都豐富。

我們相信外在動機——財富、名譽、復讎——就其本身而言是好的。 **但我們更相信內在的動機——建立新事物的滿足感,在團隊中的友情,成為更好的自己的成就——更充實、更持久。 **

我們相信希臘人所說——通過卓越而繁榮。

我們相信技術是普遍主義的。 技術並不關心你的民族、種族、宗教、國籍、性別、身高、體重或者頭髮。 技術是由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組成的虛擬聯合國建立的,任何有積極態度和便宜筆記型電腦的人都可以做出貢獻,技術是終極的開放社會。

我們相信矽谷的“付出”準則,通過一致的激勵措施信任,慷慨的精神説明彼此學習和成長。 我們相信技術使偉大成為可能,也更有可能。

我們相信發揮我們的潛力,成為完整的人 - 為了我們自己,我們的社區,我們的社會。

The Meaning Of Life 生命的意義

技術樂觀主義是一種物質哲學,而不是一種政治哲學。 我們之所以關注物質,是有原因的——為我們如何選擇在物質豐富的情況下生活打開了大門。

對技術的一個常見批評是,它剝奪了我們生活中的選擇權,因為機器為我們做決定。 這無疑是正確的,但我們使用機器創造的物質豐富所帶來的創造生活的自由遠遠抵消了這一點。

市場和技術帶來的物質豐富為宗教、政治以及社會和個人生活方式的選擇打開了空間。 我們相信技術是解放性的,解放人類的潛能,解放人類的靈魂、人類的精神,擴展自由、滿足和活著的意義。

我們相信技術打開了人類的意義空間。

The Enemy 敵人

我們有敵人。 我們的敵人不是壞人,而是壞想法。

六十年來,我們當前的社會一直遭受著一場大規模的士氣低落運動——反對技術和生活——以不同的名稱,如“存在風險”、“可持續性”、“ESG”、“可持續發展目標”、“社會責任”、“預防原則”、“信任與安全”、“技術倫理”、“風險管理”、“去增長”、“增長的極限”。

我們的敵人是停滯,是反優點、反野心、反奮鬥、反成就、反偉大。 我們的敵人是那些在年輕時充滿活力和追求真理的機構,但現在卻遭到妥協、腐蝕和崩潰——阻礙了日益絕望的持續相關性的努力取得進展,儘管功能失調和無能不斷升級,但仍瘋狂地試圖證明其持續資助的合理性。

我們的敵人是各種控制,也是無拘無束的烏托邦。 我們的敵人是預防原則,它幾乎阻礙了自人類首次利用火以來的所有進步。 預防原則的發明是為了防止大規模部署民用核電,這也許是我一生中看到社會所犯的最災難性的錯誤。 預防原則繼續給當今世界造成巨大不必要的痛苦。 這是非常不道德的,我們必須帶著極端的偏見拋棄它。

我們的敵人是減速、去增長、人口減少——這種虛無主義的願望在我們的精英中非常流行,即人口減少、能源減少、痛苦和死亡增加。

我們將向那些被腐朽思想所俘獲的人們解釋,他們的恐懼是沒有根據的,未來是光明的。 我們邀請所有人加入我們的技術樂觀主義行列。 成為我們追求科技、富足和生活的盟友。

The Future 未來

我們從哪裡來? 我們的文明是建立在發現、探索和工業化精神之上的。

我們到哪裡去? 我們正在為我們的孩子、他們的孩子建設一個什麼樣的世界?

一個充滿恐懼、內疚和怨恨的世界? 還是一個充滿野心、豐富和冒險的世界?

我們相信 David Deutsch 的話:「我們有責任保持樂觀。 因為未來是開放的,不是預先確定的,因此不能只是接受:我們都要對它所擁有的負責。 因此,為一個更美好的世界而奮鬥是我們的責任。 ”

我們欠過去,也欠未來。 是時候成為一名技術樂觀主義者了。 It’s time to build。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