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WA vs NWA:新時代的商業價值對比

作者: mattigags, Zee Prime Capital

原文編譯:深潮 TechFlow

RWA 是加密圈耳熟能詳的概念,意指現實世界資產。

來自 Zee Prime Captial 的研究員 mattigags 則對這個概念表達了質疑,究竟什麼是現(真)實,什麼又是不現實?

因此,作者提到了另一個新概念:NWA(Network with Attitude),意思是有態度的網路,或者是能產生品牌效應的網路,但沒有類似實體資產的支撐,例如比特幣或者乙太坊,以及我們看到的各類 defi、Meme 和消費級應用等。

那麼,與 RWA 相對應,這些 NWA 沒有實體支撐,就沒有價值了嗎?真實和非真實,決定一個東西是否有價值的根本到底在哪裡?

一起來看看原文的洞見。

互聯網誕生之初,對人們來說並不真實。 上世紀 90 年代至本世紀初有許多趣聞軼事。 比爾-蓋茨在接受大衛-萊特曼(David Letterman)訪談時被問到 “是否還記得收音機/錄音機/雜誌?”,以及那篇著名的 “為什麼網络不會涅槃重生 ”的文章。

如果沒有豐富的想像力,就很難在數字技術取得突破之前對其有所瞭解。 這些東西看起來並不真實,尤其是在價格勢頭被懷疑論者利用的時候,我們本能地陷入談論什麼是真實,什麼不是真實的陷阱。

真實的事物往往我們熟悉的事物:我們以前見過的東西,更容易預測的事物等。 當時代不確定時,我們的大腦會尋找可識別的模式,以錨定“基本面”。 因此,我們最終得出了 「真實世界資產」 (RWA) 和 「非真實世界資產」 的錯誤二分法。

真實到底意味著什麼?可預測?有形的?是指現金流?還是指現有資產,存在鏈上嗎?在我看來,它只意味著在上一輪牛市的毀滅中,將舊模式塞進新技術範式。 因為我們害怕加倍努力,所以躲在熟悉的舊模式背後。

我記得90年代末有一則軼事,人們說 「互聯網上會有超過1000個電視頻道」。。 然而,現在卻有數百萬個頻道——每個使用者都可能是潛在的“媒體公司”,於是一個全新的內容創作者行業應運而生。 如今該行業估值已超過 250 億美元,全球在線娛樂市場規模達到 3670 億美元,預計到 2028 年將突破萬億。

傳統的資訊分發管道已經不能滿足需求了,很少有人能預見到這一點。 隨著加密貨幣的出現,我們不僅拆分了傳統的金融軌道,還拆分了(消費)產品的定義。 在新使用者角色不斷湧現的新世界里,舊模式已經行不通了。

RWA vs NWA:新时代的商业价值对比

產品文化契合

當我走在倫敦的薩維爾街(Savile Row)上時,我開始思考成衣時裝在 19 世紀中葉問世時是如何面臨阻力和質疑的。 傳統獲得服裝的方式是定製和量身定做,因此當時人們無法理解 「適合很多人的尺碼」。。

裁縫行業認為新潮流的出現是一種威脅(這是正確的)。 人們對突然可以大規模生產的時裝的品質、技術退化和創新持懷疑態度。 還有人擔心廉價的現成服裝代表著地位的缺失。

成衣價格更低廉,而且可以工業化生產,這一事實引發了一場巨大的文化變革。 隨著城市生活變得更加繁忙和快節奏,成衣的便利性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而隨著大眾營銷的出現,身份地位也找到了進入市場的途徑。

今天被視為正常的東西曾經是離奇的,今天被視為實用的東西曾被認為是不切實際的。 但這並不意味著每件離奇的事情都會變得正常,或者每件不切實際的事情都會變得實用。 它所表明的是,就消費品而言,只要有合適的條件,文化就會迅速發生變化。

成衣概念帶來了可擴充性,使全球時尚品牌得以出現。 圍繞這一新概念文化的出現,隨之而來的是大規模的消費轉移。

在 2020 年代,任何東西都可以成為消費品。 人們願意把錢花在無稽之談、噱頭和永遠用不上的東西上。 他們給運動鞋標上高昂的價格,而這些運動鞋的生產成本最多不過 100 美元。 這層薄薄的虛幻包裝怎麼能把商品變成奢侈品?

整個營銷行業都建立在製造幻覺的基礎上。 人們不知道不同的品牌都有自己的產品。 人們根本不知道,不同品牌的衣服是在同一家工廠生產的,出庫時貼上的標籤也不一樣。 品牌的發明是對大眾幻覺的再創造。 然而,沒有人質疑品牌是否真實。

品牌的確有現金流。 然而,它們的存在並不是基於基本的物理定律,而是建立在消費者感知基礎上的社會建構,而消費者的需求是由流行語和敘事製造出來的。 這些品牌銷售的是一種期望,即在消費其產品時能感覺到什麼或看起來像什麼/什麼人。

那麼,具有影響力的 token 或無聊猿的圖片與這些品牌商品有什麼本質區別呢?兩者都是在推銷對某種事物的期望。 為什麼一個溢價比另一個更真實?是因為數位與實體的二分法嗎?還是僅僅因為它是一種新的產品形式?

代幣是否是一種新形式的消費品,它正在像 19 世紀的成衣時代那樣實現大規模的文化轉變?

作為品牌數字網路,N.W.A 網路( Networks Wit Attitude,有態度的網路)正在崛起,其參與者成為忠實的消費者。 最重要的是,消費者也可以成為受益者。 消費者成為利益相關者是下一個商業時代非常有吸引力的主張。

但是,如何圍繞網路打造品牌呢?讓我們來談談

N.W.A.. (有態度的網路)

比特幣常常被比作一種宗教,它主要是一段代碼運行產生產品,然後有一個願意購買和推廣它的組織。 比特幣巧妙的設計和基本屬性可以被複製或分叉,但它的產品和組織卻不能。 它的護城河依賴於作為數字黃金的品牌。

黃金的基本品質是什麼?它是稀缺的,所以它成為了一個標準化的品牌—— 一種實用的大眾幻想,解決了一個問題。 比特幣也是如此。 它還提供了更好的用戶體驗。 它更容易獲取、追蹤、存儲、交易等等。

很難想像,比特幣最終不會成為比黃金更偉大的品牌。 其需要的是堅持不懈地創造流行語、重新包裝敘事和時間。 如今,比特幣已經是價值 730 億美元的全球超級品牌,但這與黃金市值下限(如今為 1300 億美元)的潛力還相去甚遠。

比特幣的真實性並不比黃金差。 實際上,比特幣可以說比黃金更真實,因為它只存在於 1 和 0 的世界中——每個人都能看到它的全貌,這使得它更容易協調周圍的人。 這就是有用的大眾幻象—— 一個社會可以協調的錨點。

RWA vs NWA:新时代的商业价值对比

為什麼要將其在數字邏輯世界(數位世界 = 邏輯世界)中的原始位置價值,附加到物理世界中的一件物品上,然後再在數位世界中進行追蹤呢?- 黃金的用戶體驗很差,因為它有多餘的步驟。 從根本上說,比特幣更有能力贏得這場行銷戰。

這樣的 NWA 還有很多。 就拿乙太坊來說吧。 與人們普遍認為相反,從長遠來看,乙太坊並不一定會與比特幣競爭。 雖然乙太坊可以被視為一種價值儲存手段,但更有潛力的說法是,它是世界計算機的燃料。 乙太坊是新的互聯網,在這裡你可以直接擁有事物。

擁有乙太坊就等於賭上了區塊空間這種維布倫商品的顯性消費。 任何人都可以在乙太坊上推出自己的 NWA(譯注:指發行一種資產,並且形成具備文化和信仰的網路)。 這些 NWA 可以是 DeFi 產品、memecoins 或最終的消費應用。

讓我再次重申:NWAs 的好處在於使用者可以成為利益相關者。 有人說這不切實際,這讓我想起了人們對成衣的看法。 代幣實際上是比特世界文化的一個實用支點,這種情況越來越多。 它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產品-文化契合點,使新市場得以出現。

代幣即產品

是什麼讓資產成為現實?就金融而言,唯一的根本就是資金的流動。 因為人們願意花錢買糖水(這對他們的健康大多是凈負面的),所以出售糖水的公司的股票和價值是真實的。

或者說,它是真實的,因為他們把一種液體灌進了喉嚨?因為它是能量(卡路里)的罐頭來源嗎?沒有它人們能做什麼?所有這些問題都有道理,但唯一重要的是人們願意花錢購買。 這是唯一能維持它或使它在經濟上成為現實的東西。

軟貨幣(法幣)本身並不真實--它只是以消費者的信任為支撐。 無論如何,我們達成了一個共識,即用軟貨幣買來的東西使它成為真實的,卻忽略了真實不過是一種用符號手段買來的符號。

現實是,唯一重要的是消費--商品和服務,而不是交易手段。 法幣經濟中的消費與易貨經濟中的消費一樣真實。 代幣經濟中的消費與法幣經濟中的消費一樣真實。 從這個意義上說,加密貨幣就像任何好東西一樣,是將舊概念重新包裝成新趨勢。

就拿 Dogecoin 這樣的隨機代幣來說吧。 除了交易之外,它基本上什麼也不做。 但交易和擁有它是一種消費方式。 Dogecoin 就像糖水,對你的健康可能是凈負面的(作為擁有者體驗它的波動性),但如果有人消費它,它與糖水又有什麼本質區別呢?

RWA vs NWA:新时代的商业价值对比

事實上,可口可樂比 Dogecoin 更真實,就在於這個備忘錄有多麼強大。 可口可樂擁有更悠久的傳統,其標誌無處不在。 有些人甚至不知道為什麼會點一杯可樂。 但是,如果沒有可樂,他們就會喝其他東西,生活也就不會改變。

在互聯網上,使用者成了 「電視頻道」。。 有了加密貨幣,「可樂公司股票 」和糖水就變成了一種產品。

世界的數位化導致了超貨幣化和超金融化。 隨著我們對大眾妄想的直播,我們已將世界變成了一場真人秀。 這才是真正的元宇宙;全天候的賭場,戰爭、國內生產總值和通貨膨脹等人類苦難在這裡成為奇觀。

嚴肅的政治問題變成了娛樂,而娛樂也被政治化了。 這就是當信息傳播成本接近於零,而貨幣化的前提是人們從螢幕上汲取多巴胺的能力時將會發生事情。 噪音被定價為信號,因為噪音已成為產品。

有了加密貨幣,我們將加倍努力。 同樣,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媒體管道,每個人都可以成為特定產品的利益相關者。 觀看數位漲跌的快感會成為產品,成為新的癮頭。 代幣化是獲取更多多巴胺的阻力最小的途徑。

數位世界中的數位變得比它們所代表的實物商品更重要。 這類似於比特幣與黃金的對比。 比特幣之所以優越,是因為它是數位世界的原生產物。 多巴胺在比特世界中的生產、分配和消費成本都更低。

這也符合 「文化是產品,其他都是輔助 」的理論。 網路維特態度》是代幣化的文化,是促進消費者偏好不斷顛倒的一種手段。 也許,有一天會出現現金流。

RWA vs NWA:新时代的商业价值对比

上面我舉了一個 Dogecoin 的例子,這是一種原始代幣,它只是展示了代幣的功能,而不是最好的代幣。 這就像產品一樣,大多數都是噱頭,對消費者沒有實際價值。 但從根本上說,價值完全取決於消費者的眼光。

效用即徒勞,流動性即未來

在一個資訊豐富的世界里,可信度是最稀缺的資源。 得益於區塊鏈,代幣將成為我們的公信力機器。 它們將成為出處和真實性的來源,它們將成為歸屬感的來源,它們將成為創造新品牌和新流行語的平臺。 沒有可信的真實性,就沒有品牌。

文化將圍繞代幣重新調整,因為代幣是更合適的價值生成、轉移和信號傳遞手段。 對於一個大部分信息傳遞都發生在數位世界的世界來說,這是一個更好的標準。 代幣實現了直接、真實的文化擁有權。 這不僅僅是為了娛樂至死。

人們正在嘗試基於代幣創建新的粉絲和忠誠度模式。 歸根結底,我們談論的是從UGC到UGP的過渡。 VitaDAO 和 HairDAO 的案例體現了由代幣推動目標一致的社區,未來還將有更多類似情況。

RWA vs NWA:新时代的商业价值对比

世界的代幣化不會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 它不會從代幣化的國庫和房地產開始。 它始於文化的轉變,人們用代幣進行商業和金融活動,形成生產、行銷、消費和利用自己的在線部落。

現在想像一下大衛-萊特曼(David Letterman)問 “你對有限責任公司有印象嗎?”

當然有。 但這是否意味著,在一個快速數位化的社會中,不可能有更好的方法來創建微觀經濟單位?舊模式還有意義嗎?既然現在可以用數位原生完整性來構建網路,為什麼我們不能這樣做呢?這何嘗不是一種更好的方法?為什麼不使用代幣?

萊特曼又來了 ,“美元還記得嗎?”

當然記得,但使用穩定幣可以做得更多。 穩定幣數量激增是由消費者的偏好驅動的,而不是政府在鏈上印美元。

互聯網上的事物希望自由移動,但也有自然的、代幣化的邊界。 代幣將為文化打開市場。 代幣將流動性帶入前所未見的地方,並實現流暢的網路體驗,從而創造新的使用者角色。 流動性引導池成為文化引導池。

代幣是 「網路態度」(Networks Wit Attitude)的產物--它們是新世界資產、數位化品牌和新穎的商業形式。 現實世界的資產並沒有我們目前所認為的那麼重要,穩定幣就證明瞭這一點,因為它們是從現實世界進入新世界的跳板。

越是自稱為真實的東西,就越會變得無關緊要。 代幣是一場自下而上的商業革命,而不是一場自上而下的金融改革。

感謝 long_solitude、Shaun、Xen、Mable 和 Luffistotle 提供的有用反饋。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