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 動態大使專屬發帖福利任務第二期報名正式開啓!🏆 首期獲獎名單將於5月26日公布!
報名連結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722
報名時間 🕙 5月23日11:00 - 5月26日 24:00 UTC+8
✍️ 5月26日 — 6月1日期間每日發帖,根據帖子內容評級瓜分 $300 獎池
🎁 獎勵詳情:
一、S級周度排名獎
S級:每週7日均完成發帖且整體帖子內容質量分數>90分可獲S級,挑選2名優質內容大使每人$50手續費返現券。
二、A/B 等級瓜分獎
根據各位動態大使發帖數量及帖子內容質量獲評等級,按評定等級獲獎:
A級:每週至少5日完成發帖且整體帖子內容質量90>分數>80可獲A級,從A級用戶中選出5名大使每人$20手續費返現券
B級:每週至少3日完成發帖且整體帖子內容質量80>分數>60可獲B級,從B級用戶中選出10名大使每人$10手續費返現券
📍 活動規則:
1.每週至少3日完成發帖才有機會獲獎。
2.根據發帖天數和整體發帖內容質量分數給予等級判定,分爲S/A/B等級,在各等級下選擇幸運大使獲獎。
💡 帖子評分標準:
1.每帖不少於30字。
2.內容需原創、有獨立見解,具備深度和邏輯性。
3.鼓勵發布市場行情、交易知識、幣種研究等主題,使用圖例或視頻可提高評分。
4.禁止發布FUD、抄襲或詆毀內容
以太坊共識層重構 Beam Chain:終極之路還是技術迷局?
撰文:0XNATALIE
在 Devcon 大會上,以太坊基金會核心成員 Justin Drake 提出了對以太坊共識層進行全面重構的提案,稱之為 Beam Chain。通過重設計共識層,來緩解 MEV 問題、提高擴展性和安全性,並應用 ZK 技術實現性能提升。Beam Chain 主要關注共識層的變化,不涉及創建新代幣或改變現有的區塊鏈架構。
以太坊現有共識層(Beacon Chain)已有五年曆史,雖然在安全性上表現良好,但隨著時間推移,技術債務不斷累積。並且隨著以太坊社區對 MEV 的研究深入、ZK 技術的快速進展,現有共識層對新興技術的適應性不足。 Beam Chain 重構計劃旨在清除技術負擔,讓以太坊在未來能更具靈活性和適應性。
技術亮點
在技術上層面 Beam Chain 有兩個特點:通過 ZKVM 實現 Snarkification 和使用哈希基礎的聚合簽名。
共識層主要負責網絡中所有節點如何就鏈的狀態(例如交易順序、賬戶餘額等)達成一致。在以太坊中,共識層的任務包括驗證區塊、驗證簽名、處理分叉、維護和更新賬戶狀態等。共識層的關鍵操作是狀態轉移,即從一個區塊的狀態(例如交易後的賬戶餘額)到下一個區塊的狀態。這些操作往往會涉及很多計算,Snarkification 是將計算過程轉換為零知識證明的一種技術手段。
Beam Chain 利用 ZKVM 實現共識層的 Snarkification,將狀態轉移函數轉換為零知識證明。ZKVM 負責將計算過程移至鏈下,從而減輕鏈上計算負擔。每個節點通過驗證零知識證明即可確認狀態是否正確,而無需重複計算。此外,Beam Chain 允許驗證者選擇合適的 ZKVM,而無需將特定的 ZKVM 強制納入鏈上協議。
同時,隨著量子計算的發展,傳統加密技術(如橢圓曲線加密)可能面臨被破解的風險。這意味著當前區塊鏈系統的安全性(如私鑰和簽名驗證)在量子計算機出現後可能會被破壞。為應對這一威脅,Beam Chain 引入了基於哈希的聚合簽名方案。哈希函數具有後量子安全性,能夠抵抗量子計算的攻擊。這種方案不僅提高了簽名的聚合效率,還為未來提供了更高的安全保障。
此外,Beam Chain 採用 PBS,引入包含列表、執行拍賣來減少 MEV 帶來的負面影響。還計劃將驗證者的最低質押要求從 32 ETH 降低到 1 ETH,以進一步提升去中心化。整個 Beam Chain 的過渡將分階段進行,逐步替代 Beacon Chain 的功能,預計需要五年時間。
社區看法
開發時間的擔憂:社區對 Beam Chain 需要 5 年時間的開發週期普遍表示擔憂,同時也有成員質疑,Beam Chain 的目標是否是試圖讓以太坊逐步趨近於 Solana 的特性。
Delphi Ventures 創始合夥人 José Maria Macedo 對 Beam Chain 表示失望。他認為,Beam Chain 的核心改進不過是代碼庫的重構,包括 4 秒的區塊時間和「抗量子攻擊」能力,但這些改變預計要到 2029-2030 年才能實現。這樣的改進不足以讓以太坊 L1 在區塊鏈競爭中保持優勢,甚至無法塑造以太坊具備長期競爭力的敘事。
Solana 開發平臺 Helius CEO Mert 同樣對 Beam Chain 的開發時間表表示擔憂。如果 Beam Chain 確實需要到 2029 年才能發佈,以太坊可能難以在快速發展的區塊鏈競爭中保持競爭力。
EthStorage 聯創 Qi Zhou 認為 Beam Chain 預計需要到 2030 年才能完成的時間過於漫長。他建議專注於使用單一編程語言(如 Rust 或 Go)進行開發,以加快實現速度。以太坊在處理技術債務方面可以參考 Cosmos 的「re-genesis」模式(重新生成區塊鏈創世區塊,保留用戶和合約的核心狀態數據,移除系統中的冗餘歷史數據和過時代碼),通過徹底的重置來解決技術負擔和遺留問題。
Hydrogen Labs 聯創 Meir 擔憂在於 Beam Chain 的時間表太長,且不一定能滿足以太坊作為全功能區塊鏈的可擴展性需求。如果以太坊的目標是作為一個高效的區塊鏈平臺而非單純的 DA,就需要更快速、更激進的擴展性改進,而不是在未來五年內進行漸進式的優化。
Abstract 開發者 cygaar 解釋了為什麼 Beam Chain 的 5 年時間表是必要的。他指出,以太坊不是一個普通的小型區塊鏈,它是全球第二大區塊鏈,擁有 600 億美元的 TVL、4000 億美元的基礎資產價值,以及數千個依賴它的應用。要在一個分佈式的、實時運作的以太坊網絡上實施如此大規模的變化極其困難,涉及的風險極大,因此需要長時間的準備和嚴格測試。任何失誤都可能導致用戶損失慘重。
以太坊客戶端 Prysm 維護者 terence 針對 Beam Chain 實現時間過長的擔憂表示,Beam Chain 是以太坊的「最終目標」,在這期間,以太坊會通過硬分叉持續改進。Beam Chain 中的一些提議有助於提升以太坊的去中心化和抗審查能力。同時,在實現之前,以太坊也會不斷提升數據可用性、抗審查能力、EVM 性能等,以滿足不斷變化的需求。
Flashbots 戰略負責人 Hasu 認為,Beam Chain 提案不應過度炒作,因為它是一個至少需要 5 年才能實現的長期項目,且大部分改進早已在技術路線圖中。真正的新意在於將這些改進捆綁測試並未來整體替換上鍊,這本應是加速進程的亮點。然而,許多社區成員誤將此提案視為激動人心的「以太坊 3.0」發佈,甚至希望能效仿 Solana 的一些特性,導致預期落空。
MetaLeX 創始人 gabrielShapir0 認為,以太坊的核心價值在於其去中心化和自主性,而 Beam Chain 將大幅提升這些核心特性。很多人希望以太坊能提供不同的產品、服務,或者迎合更流行的趨勢和敘事,但那並不是以太坊的定位,而是 Solana 的方向。
技術挑戰
以太坊基金會核心成員 Péter 認為 Beam Chain 的提案有太多變更打包在一起,從技術和治理角度來看都有潛在問題。技術上,太多的變更組合增加了出錯的可能性。治理上,打包多個變更可能導致細節被忽視,並增加爭議的風險。他建議首先在 Beacon Chain 上處理低難度改進任務,之後再分階段實現更復雜的變更,以讓系統逐步適應,避免一次性全面改革。
以太坊研究員 mteam 表示 Beam Chain 的提案雖然宣佈為新的構想,但實際上是將過去的許多舊想法集中在一起。他支持這個提案,但也擔心這種升級可能會干擾執行層的研究。執行層和共識層是兩個獨立的研究方向,應該並行改進,避免互相干擾。
SMG 研究總監 Max Resnick 表示以太坊需要一個更加宏大的願景,而不應該被五年一階段的漸進式改進所束縛。他呼籲迴歸以太坊的初衷,讓它成為一個全球性的計算平臺,幫助開發者解決最複雜的協調問題。他提出了未來五年內以太坊應該實現的目標,包括:實現 1 秒區塊時間;單槽最終性(Single-slot Finality),便於跨鏈互操作性;大幅增加吞吐量(>1000 TPS);多重並行提議者,實現實時抗審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