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io 推荐话题每日发帖活动: #CandyDrop 上线#
💰 请带上话题 #CandyDrop 上线# 发帖,5位优质发帖者*每人$10点卡奖励
Gate.io 全新任务制空投平台 CandyDrop 上线!完成简单任务赢取热门项目空投奖励!无需锁仓,人人可参与!火热项目INIT, ZORA, HYPER等你赢取!立即参与 👉️ https://www.gate.io/candy-drop
发帖分享你对 CandyDrop 的使用体验或产品建议,带上话题 #CandyDrop 上线# ,参与瓜分 $50 奖励!
📅 活动时间:4月27日13:00 - 4月28日13:00(UTC+8)
⚠️ 注意事项:禁止抄袭,鼓励原创内容
深度分析》比特币突破9.3万镁是反转起始点,还是下跌逃命波的二次派发?
加密市场近两日出现明显反弹,社群牛熊争论进一步加剧,你认同哪一种观点?本文源自 Kevin, the Researcher at Movemaker 所着文章,由 Foresight News 整理、编译及撰稿。 (前情提要:多个技术指标罕见共振,BTC 正启动新一轮突破? ) (背景补充:美股科技股财报观测:加密市场的风向标 ) 随着比特币未平仓合约量的上升以及清算地图中关键价格点位的不断加码,市场的分歧开始进一步加剧,到底当前是反弹转变为反转,还是下跌中继的第二次派发? 这是作者从市场中观察到的,对于未来走势的两种主流看法,两种观点下都有不少的分析师支援,两种观点从完全不同的资料和角度出发,但是仔细观察其思路的核心能看到二者殊途同归。 因此今天的分享脉络就是从供给与需求的出发,分析看反转以及看二次派发的观点是怎么从同根,也就是都从分析供给与需求出发,但是得出了完全不同的结论。 讲在开头 K 线是价格的走势,它是供需关系最表象的视觉化图形,买入和卖出强度的此消彼长构成了价格的上下波动,每一根 K 线的形成,都是买卖双方力量交锋的结果,是供需结构变化的压缩影象。进一步讲,买入和卖出是有强度的,从交易量上就能直观观察到。 如果再进一步思考,为什么价格会变动?为什么在某个位置回撤?为什么有时候突破会失败? 这里作者分享一个弹珠理论,为了方便解释关税政策的影响力变化以及供需发生变化时形成动能的高低。弹珠理论是将供需关系由抽象化为具体的一种思想。狭义的供需关系可以在订单簿上非常容易的看到,不同挂单量的订单形成了厚度大小不一的玻璃,而每一笔主动成交的交易单,都是一颗具有动能的弹珠。价格的变化过程,本质上就是这些弹珠在不断击打订单簿,击穿玻璃,推动价格向前的过程。 玻璃的厚度,代表某个价位上的流动性深度与挂单密度;弹珠的动能,来源于主动买盘或卖盘的体量与速度。市场价格的每一次推进,就是弹珠击穿某层玻璃后,价格向下一层跃迁的结果。若动能强大,则可能连续击穿多层玻璃;若动能不足,则可能卡在某层甚至被反弹。在市场剧烈波动时,切换到 1 分钟级别,能发现这样的击穿弹珠式的交易。 这可以解释短时间框架下,价格的不可预测性,因为它可以被看作在两层厚玻璃之间的无序运动。相比「价格走势」,弹珠理论强调「动因结构」;相比预测 K 线,弹珠理论试图还原价格被推动的物理过程。这是一种更接近市场本质的分析方式。 从 K 线出现,结合时间与交易量能够发散出无数的交易指标,这些指标大多不在今天的讨论之中,但是其中涉及供需关系的,我会在接下来的内容里提及。 基于弹珠理论,可以得到下述抽象: 挂单厚度 = 某价格层的深度 主动交易 = 弹珠 成交量 = 弹珠的动能 冲击成本 = 弹珠穿透玻璃的能量损耗 基于这个思路,可以进一步得出下述假设: 市场价格不是连续滑动的,而是跳跃式地「击穿」一个又一个价位区间; 不同价位的挂单密度不一,厚度差异造就了支撑和压力; 主动交易越大,其动能越强,能推动价格穿越更多的「玻璃层」; 市场中部分挂单是「虚假流动性」,并不代表真实意愿,弹珠撞上这类玻璃会出现假突破; 价格行为具有惯性,动能过大时,可能导致价格「击穿过头」,形成过热或过冷现象,也就是超买或者超卖。 这是作者从两种观点以及一直以来自身做交易时得出的理论。 做一笔交易,你可以只看 k 线,因为所有的供需关系都被隐藏在 k 线中了,如果交易水平够高,可以只看 k 线就能判断供需关系的走向,以及对于临界点到来的把控,高手化繁为简,k 线足矣。 举两个简单的例子:一根长阳线通常意味着买方力量在该周期内占据主导,需求持续上升并吞噬掉挂单,动能强劲地击穿了多层「玻璃」;而一根长阴线则反应出供给的压制性主导,买方支撑无力,价格迅速向下击穿多个支撑位,弹珠的动能源自强大的卖方意愿。 如果观察 k 线无法看出供需关系,则需要更多指标的辅助,比如未平仓合约量,现货溢价情况,清算地图,从更多的角度去找到辅佐自己交易的资料支援。 反弹强化为反转,又或者中继第二次派发,都是根据各自的角度得出的结论,前者认为需求大于供给,后者认为供给大于需求,更直接说前者认为牛市还在,后者认为熊市已成,并将继续深化。从体感来说,看好反弹转变为反转的人更多,也就是牛没走的人更多,因此我先介绍第一种观点的理论依据。 第一种观点:反弹很有可能转变为反转 第一种观点大致整理下来分为 3 类不同的需求大于供给的情况,从长短期持有人到密集筹码区供给关系的讨论来自 @Murphychen888 ,下文中也会大量使用 Murphy 提出的观点。 首先是长期持有者(LTH)与短期持有者(STH)之间的关系,LTH 与 STH 的盈亏状态转换往往预示着重要的市场转折点。而其中第一个小论点是观察长期持有者盈亏比率(LTH-RPC)的变化来捕捉市场底部讯号。当该指标显示长期持有者开始出现普遍亏损时,往往意味着市场正在接近阶段性低点。 指标原理是: 当长期持有者的盈利比例显著下降并出现亏损时,意味着可兑现的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 亏损状态的持续会抑制抛售意愿,随着可卖出筹码的减少,市场抛压将逐步减弱 当卖盘动能衰竭到一定程度时,市场自然形成价格底部 历史资料支援: 在 2018 年和 2022 年的熊市底部,长期持有者的亏损筹码占比均达到 28%-30% 区间 2020 年 3 月的极端行情中,该指标同样攀升至 29% 附近 牛市周期中,当这一比例达到 4%-7% 时,通常对应着调整行情的低点区域 当前市场特征显示: 长期持有者的亏损占比已从近乎零上升至 1.9%,接近 2024 年 7 月水平 考虑到 2024 年底至 2025 年初以 9-10 万美元成本购入的比特币即将转为长期持仓(目前处于浮亏状态),预计该比例还将继续上升 当亏损占比进入 4%-7% 的阈值区间时,将出现更具确定性的布局机会 当绝大多数长期持有者处于盈利状态时,每次价格反弹都会引发获利了结,形成持续的下跌压力。而历史经验表明,无论是熊市底部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