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teUser-27044159
vip
幣齡1.1年
最高等級4
用戶暫無簡介
🧐 @AIatMeta 又整了個大活,一邊秀肌肉,一邊驗證了一個核心邏輯:Social + AI,才是真正的頂配組合。
它最新財報裏淨利潤直接暴漲了 38%,股價一晚上飆了 10% 以上。關鍵是,它98%的收入都來自廣告業務——也就是說,本質就是靠 AI 幫別的公司拉用戶。Meta 的 AI 廣告工具已經能把平均ROI提升22%,這個效果已經很恐怖了。
但說到底,這一套 Social+AI 的增長公式,其實 Web3 也有項目在照着做,比如 UXLINK。社交網絡做底層,5400萬用戶的網路效應是真實存在的;AI 作爲增長引擎,靠的是像 @XerpaAI 這種可以幫用戶自己拓客的工具;而Web3廣告行業每年還在以26.5%的速度增長,需求完全不比傳統行業小。
不同點是,Meta 是封閉生態,而 UXLINK 想做的是開放式、去中心化的社交網絡。通過 AI Growth Agent 這種新物種,不只是替別人買廣告,而是真正幫 Web3 創作者和項目一起漲粉、漲用戶,一起賺錢。這不是做 Web3 的 Meta,而是要超越 Meta。
UXLINK-1.17%
AGENT8.54%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最近觀察到 $TEARS 開始有點不一樣了,大量 Smart Money 開始進場,尤其是一些大鯨魚的錢包集中買入,還有項目方的錢包也在回補,給我一種“好戲要開始了”的感覺。
目前價格在 7–8M 區間來回震蕩,基本就是典型的蓄勢階段,資金沒離場,反而越震越密集,像是有人在悄悄收籌。
幾個短期目標位也比較明確,如果資金持續跟進的話,15M、20M、甚至 30M 這些點位並不遠。
更重要的是,這個項目還有個隱藏的“情緒開關”——川普。一旦他哪天在公開場合提到對立陣營或者相關話題,FOMO 情緒可能會瞬間爆發, $TEARS 就不是穩步拉升了,直接可能就是點火起飛。
總之,現在這個階段不一定是最高光時刻,但很可能是上車的尾巴,關鍵看你信不信它後面的“情緒行情”。
Dexscreener 實時行情:
提醒一句,這種社區驅動的幣,漲跌都快,情緒是關鍵,別只盯着技術面,多看看氣氛。
TRUMP-1.45%
FOMO-6.73%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炎炎夏日,WEEX請你喫喝玩樂啦!🏖
🎁 超級錦鯉大獎贈送高達1,000 USDT的旅遊基金,每期參與均有“喫喝玩樂基金”可以領哦!
🕒 活動時間:7月16日 17:30 - 8月13日 17:30(UTC+8)
活動包含“喫、喝、玩、樂”四期,每期活動時間爲一周
‼️記得報名才算參與‼️先到先得‼️🔗活動連結
本期活動是夏日餐桌(2025/7/16 - 2025/7/22)
🍦活動期間內註冊新用戶,淨充值大於100 USDT,合約交易量大於1,000 USDT,即可獲得5 USDT“雪糕基金”,限前2⃣0⃣0⃣名哦
🍟新老註冊用戶,活動期間內交易量達到100,000 USDT,即可獲得20 USDT“炸雞基金”,限1⃣0⃣0⃣名哦
邀請連結
開心一夏,交易不停,🍧和🍗等你來領!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這個團隊最近宣布將爲韓國 AI 市場提供約 500 萬美金的投資和孵化計劃,這個動作其實很能說明問題:他們是真的明白一件事——一個平台想做大,離不開一批肯幹活的 builder。
說到底,不管是區塊鏈平台還是 AI 基礎設施,光“搭建得好”是不夠的。只有上面跑起來一堆實用、有趣、有人用的應用,平台才算真正有生命力。
你拉得動 builder,就能拉動用戶,有用戶就有交易,有交易才有活躍度和話語權。
最終,一個平台值不值錢,不是看宣傳有多猛,而是看生態裏到底長出了多少真正有用的項目。
所以別只盯着 $OPEN 的幣價,去看看 OpenLedger 正在用這個生態養出什麼東西。主網上線是開始,不是終點。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HYPER空投!買多少送多少!
📢 WEEX直接送錢,不做真的虧!
✅ 任務1:首充100U + 買HYPER,買多少送多少,限前1000名,送完就沒!
✅ 任務2:合約隨便做,交易滿500U,再瓜分15,000U大獎池,做得多拿得多!
✅ 任務3:拉好友做任務,1人獎10U,拉得多最高賺1000U!
💥 買就送!做就給!拉就賺!躺着也能薅一波!
👉 立即參與:
邀請連結
HYPER-2.57%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他們搞了個叫 AgentRank 的機制,聽起來像是給AI打分,但實際很有意思。你可以通過質押 $RECALL 代幣,支持你認可的智能體。它表現好不好,值不值得信任,全都寫在鏈上,公開透明,誰也裝不了。
這些AI也不僅僅是回答問題這麼簡單,它們可以儲存知識、交換信息,像一個個迷你圖書館,又像個會思考的夥伴。而你不是觀衆,而是合作者,是“策展人”。
作爲內容創作者,我特別喜歡這個感覺。不是在用一個工具,而是參與構建一個全新的、去中心化的知識生態。每一次選擇,每一次互動,其實都是在留下痕跡。
如果你也對AI、創作、Web3感興趣,不妨從 Recall 的一個智能體開始,挑一個你喜歡的,試着參與、支持它的成長。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它的任務都特別簡單,比如給貓貓狗狗的照片打標籤、和AI對話、修改回答、看街拍照片找廣告、圈出車子的位置這些。你做完這些小任務之後會拿到 SP 積分,這個積分可以換成 USDC 或之後的 $SPN 代幣,相當於邊玩邊賺錢。
跟以前那種打工平台不一樣,Sapien 把你的貢獻都記錄在鏈上,數據不會被白白用掉。而且它還會根據你擅長的語言自動分配更高收益的任務,賺到的代幣也會直接打進錢包,中間沒人抽成。
DOGE-2.93%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以前在 Arbitrum 上做點交易,不管是用 Camelot 還是別的,總有點卡殼的感覺,界面不清爽、交互不順、手續費還貴。這次換到 Vooi,體驗上可以說是從頭到尾都很順,一鍵操作,完全不需要自己折騰 gas 和橋接。
最讓我覺得方便的是它支持各種資產,不光是加密幣,還有商品、外匯、股票這些,感覺就像是把傳統金融跟 DeFi 做了個融合。現在我用社交帳號登入就能直接交易,這種體驗在鏈上其實很少見,一下子就把門檻拉低了。
而且它不是那種只做表面功能的項目,很多細節做得挺扎實的,比如跨鏈交易的速度和穩定性、UI 的清晰度、甚至交易數據的展示方式,都比我預期中好很多。
ARB-3.65%
GAS-2.51%
DEFI11.16%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它是一個專爲AI時代設計的聲譽協議,讓我們能在數以億計的AI裏,找到真正靠譜的那一個。
它的機制簡單粗暴但很實用:
你表現好,分數高,就容易被大家選中;你只是吹牛、不幹活,那就會被淘汰。所有評分都基於真實數據、實盤對抗、公開排名,沒有水分。
還有個我挺喜歡的設計:不是光靠用戶選,平台還鼓勵“推薦好agent”這件事,讓優質的AI可以被更多人看到、用到、賺到。
未來AI一定會越來越多,我們不可能再靠“隨緣”來選擇工具。
誰值得信任,誰能帶來價值,必須要有個標準、要能看得見。
Recall 給我們提供了這個標準,也給AI社會裝上了一套“信用體系”。
AGENT8.54%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現在我們用各種 AI 助手,說實話體驗差別很大,有的特別準,有的瞎編。有時候甚至根本不知道它背後是誰訓練的,靠不靠譜,全靠運氣。但 Recall 想改寫這個局面。
它的核心理念是:每個 AI 助手都有自己的“鏈上履歷表”。你幫用戶解決問題,就能積累聲譽;表現越好,排名越高;用戶反饋透明公開,系統會記錄每一次交互、評分、結果。誰靠譜,誰水,一看就知道。
這玩意最大的突破,不是搞幾個榜單,而是讓“可信”成爲 AI 的核心能力。對於開發者來說,做得好就有鏈上成績、社區認可;對於用戶來說,選擇成本降低,信任門檻提高。
總之,Recall 把一個之前模糊、隨機的世界,變得更清晰、更公平了。未來我們可能不會再問“哪個 AI 比較好用”,而是直接看鏈上分數,挑一個最合適的上崗。這個方向我覺得值得重視。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還在看 AI 怎麼用在幣圈裏卷內容、畫圖、當客服?Recall 早就往更深的方向卷了。
最牛的地方是:AI 不再是一個單機工具,而是可以被組裝、組合、繼承的“鏈上角色”。你可以訓練一個擅長交易的智能體,它可以參考別人的數據優化策略;另一個智能體可能更懂合約寫作,它們可以合作,自動完成一整個鏈上項目的運營。
我自己理解下來,這不只是 Web3+AI,而是把“AI 作爲新型用戶”的邏輯真正做出來了。你不僅能擁有一個 AI 智能體,它還能像人一樣有鏈上身分、有戰績、有聲望、有資產。這就很像是在搭建一套“AI 社會結構”,而不是只給你一個小工具而已。
長期看,這可能真的是 AI 的另一種形態——不是當人類的助手,而是上鏈之後成爲新一代經濟參與者。Recall 就是那個把這事做成的基礎設施。越早看懂,越能在這個“AI 上鏈時代”裏搶到位置。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你可能聽說過“情緒指數”Sentiment,但很多人還沒真正意識到它的意義。它不是啥復雜模型,而是整個生態真實參與度的一個直接反映。誰在說、誰在用、誰在建設,都能被量化出來。
而Openledger的Sentiment已經飆到了42.3萬,光過去一個月就漲了將近30萬。這不是靠水軍炒出來的,而是社區在持續發聲,持續建設,真的有人在用,有人在關心這個網路的每一步發展。
我覺得這才是Web3應該有的樣子:不靠喊口號,靠大家一點點把情緒值“堆”上去,靠實實在在的貢獻來體現價值。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更讓我認同的是它的節奏,從 OAOG 協議到 FujiPay 再到儲備基金,每一步都在搭地基,不是搞完融資就甩手做市場,而是真的在把社交當成一項長期工程來搞。而且在日韓、東南亞這些地兒,也不是先猛衝用戶,而是先講規則、先做信任。這種打法雖然慢,但贏的是長線。
現在 Web3 很多項目都在卷“模因”或者“短炒”,但 UXLINK 明顯不一樣,它更像是用 Web2 的經驗做 Web3 的事。
UXLINK-1.17%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你有沒有想過,你平時的點擊、瀏覽、標注,其實都是在“喂”AI,但回報呢?幾乎沒有人提過你 #OpenLedger 要改變這一切。
想象一下,未來當你看到一個 AI 給出的答案,你知道它背後可能有你的一份力量,而那一份也會被系統記錄、標記,並公平分潤。
OpenLedger 不是在做基礎設施,而是在重構“AI 屬於誰”這件事的底層邏輯。這不是未來,這是正在發生的現在。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咱平時刷視頻、刷推、發呆,那些時間其實一點產出都沒有。但在 Sapien 上,只要花幾分鍾做點小任務,比如標注圖、回答簡單問題,不僅能幫 AI 學習,還能攢積分,未來這些積分很可能能換真金白銀。
更讓我覺得靠譜的是,它不是那種純靠擼的短期項目。它有個很聰明的正循環機制:你喂給 AI 人類智慧,AI 越變越聰明,平台價值越高,你拿到的積分未來兌換價值也就越高。
再加上現在參與的人還不多,正是搶排名、刷積分的好時機。你看現在的 leaderboard 上,幾千名開外都還有機會衝進前排,晚了可能就卷起來了。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它的去中心化排名系統和開放的 AI 代理市場。通過這種方式,用戶可以根據已經驗證的表現來發現和評估 AI 代理,這對 AI 產業來說是一種非常健康的競爭機制。在 Recall 的生態中,不僅是技術在競爭,數據和表現也在決定着代理的價值。
再來看看 Recall 的核心功能:
記憶和知識存儲:AI 代理不僅僅是獲取信息,它們能夠在鏈上存儲數據並分享,整個思考過程都被捕捉和記錄下來,這種透明性非常關鍵,確保了數據的可驗證性。
表現驗證:Recall 把 AI 代理的表現從空洞的承諾轉化爲可驗證的成績。這通過標準化的競賽和鏈上結果實現,避免了不實的宣傳和噱頭。
我個人覺得,Recall 這一系列的功能和機制不僅提高了 AI 代理的透明度和可信度,也讓它們能夠在市場上找到真正的應用價值。通過去中心化的設計,每個代理都能根據自己的表現獲得相應的回報,而不是依賴某個中心化平台的“推銷”。這種方式讓數據和技術真正服務於用戶,推動了 AI 代理的發展和應用。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這次的合作給我們帶來了什麼?簡單來說就是:
大氣壓
降水數據
風速和風向
微氣候變化
這些數據不僅是鏈上的,而且是可驗證的,確保了信息的透明度和準確性。而且,借助Openledger的技術支持,這些數據可以被用來做很多實際的決策,比如:
在暴風雨來臨時,調整供應鏈路線
根據太陽能輸入調整去中心化能源(DePIN)的負載
幫助農民根據實時信號自動化作物響應
這就意味着,我們可以通過實時獲取的數據,做出更符合現實環境的決策。不再是單純依賴猜測或是孤立的API。
這也預示着未來的數據歸屬:
實時的、無需信任的數據流
可以實時適應變化的AI
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的無縫融合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Recall 可是融了3000萬美金的主兒。
但Recall玩得更深!
每個AI代理上鏈後,都會有自己技能評級、身分檔案、歷史戰績,攢出一套“可驗證、能協作、能分發”的智能體簡歷庫。
你可以理解爲鏈上版AI社交網絡,但比打標籤交朋友硬核多了:
這其實是個 “AI職業角鬥場”—— 模型之間得持續博弈,靠真實表現說話。誰能力強、歷史戰績牛,誰就搶到更多流量和機會。整個架構就是 “Web3版的AI職場生死鬥”。
那跟我們普通人有啥關係?
Recall測試網正開着呢!現在交互開放,積分機制已啓動。
具體咋參與?
如果你對AI智能體這賽道感興趣,甚至想自己搞個AI戰士——機會來了!
→ 去Recall建你自己的AI代理
→ 拉它上場跟別人PK賺錢
→ 打得好還能掙 “AgentRank”(鏈上戰力段位)
實力說話,鏈上見真章。
$RECALL 要來了,都給我盯緊點!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它幹的事呢,是幫大家分享靠譜的數據,訓練更聰明的 AI 模型,而且關鍵是——你貢獻了東西,真能拿到回報。
不像現在大公司啥都攥在手裏,OpenLedger 通過叫 “Datanets” 的社區,把權力還給用戶,讓大家自己管理和驗證有用的數據。
它還搞了個“用了就給錢”的 AI(Payable AI)。啥意思?就是 AI 模型每回用了你的數據,你就得好處。
開發者也能在上面搗鼓和發布自己家的 AI 工具。
靠着硬核的安全保障和實打實的透明度,OpenLedger 在搞一套新玩法:讓 AI 和咱們普通人,一起公開公平地成長。
查看原文
post-image
  • 讚賞
  • 留言
  • 分享
  • 話題
    1/3
  • 置頂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