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距離 Gate.io WCTC S7 正式開賽僅剩 7 天
世界加密貨幣交易大賽即將開啓,總獎池高達 $5,000,000
👉🏻 立即報名:https://gate.io/competition/wctc/s7?pid=APP&c=moments_gatePost&ch=druYjDaF
報名參賽,不僅有機會贏取高達百萬美元的個人獎勵,更有 Gate.io 專屬週邊大禮等你來拿
全球頂尖交易員正在集結,一場交易盛宴即將開啓
🔗 活動詳情: https://www.gate.io/announcements/article/44440
新興技術監管:一種全面、持久的方法
來源: Cointelegraph 原文: 《 新興技術監管:一種全面、持久的方法 》
觀點來自:Merav Ozair博士
如今,科技發展以光速前進。我們已經超越了摩爾定律——計算能力每六個月翻一番,而不是每兩年翻一番——然而,相關的監管卻一直在追趕。
歐盟人工智能法案(EU AI Act)於2024年8月生效,但它已經顯得滯後。它並未考慮到AI代理,並且仍在與生成性AI(GenAI)和基礎模型鬥爭。第28b條是在2023年6月添加的,原因是2022年底ChatGPT的推出以及聊天機器人部署的蓬勃發展。這一內容在2021年4月立法者首次起草法案時並未被考慮到。
隨着我們逐步進入機器人技術和虛擬現實設備的應用,一個“新的AI架構範式”將會發展起來,解決生成性AI的局限性,創造出可以推理世界的機器人和虛擬設備,而這些並非生成性AI模型能夠做到的。也許花時間爲生成性AI起草新的條款並不值得。
此外,現有的技術監管相當割裂。關於AI的監管,比如歐盟AI法案;關於Web3的監管,《加密資產市場法案》;以及關於數字信息安全的監管,如歐盟《網路安全法案》和《數字運營韌性法案》。
這種割裂使得用戶和企業很難跟上。而且,它也與解決方案和產品的開發方式不符。每個解決方案都整合了多種技術,而每種技術組件都有單獨的監管規定。
或許是時候重新考慮我們監管技術的方式了。
全面的監管方法
科技公司一直在推動前沿技術的邊界,包括Web3、AI、量子計算以及其他尚未出現的技術。其他行業也在效仿,實驗和實施這些技術。
一切都是數字化的,每個產品都整合了多種技術。以Apple Vision Pro或Meta Quest爲例。它們包含了硬件、眼鏡、AI、生物識別技術、雲計算、加密技術、數字錢包等多個領域,且很快會與Web3技術整合。
全面的監管方法將是最適合的,因爲以下幾個主要原因:
系統性解決方案
大多數解決方案都需要整合多種新興技術。如果我們爲每項技術都有單獨的指導原則和監管規定,我們如何確保產品/服務符合合規要求呢?一條規則從哪裏開始,另一條規則從哪裏結束?
單獨的指導方針可能會帶來更多的復雜性、錯誤和誤解,最終可能會適得其反。如果技術的實施是全面的且具有包容性的,那麼對其的監管也應該是全面的。
不同技術互相彌補對方的不足
所有技術都有其優點和不足,通常,一種技術的優點可以彌補另一種技術的不足。
例如,AI可以通過提高智能合約執行和區塊鏈安全監控的準確性和效率來支持Web3。相反,區塊鏈技術可以幫助實現“負責任的AI”,因爲區塊鏈正是AI所不具備的——透明、可追溯、可信且防篡改。
當AI支持Web3,反之亦然時,我們就實現了一個全面、安全、可靠和值得信賴的解決方案。這些解決方案是AI合規的還是Web3合規的?在這種解決方案下,合規性劃分將變得困難。該解決方案應該是合規的,並遵守所有指導方針/政策。這些指導方針/政策應該涵蓋所有技術及其整合。
積極的監管方法
我們需要積極的監管。各個地區的許多監管提案似乎都是對我們今天已知變化的反應,並沒有深入思考如何爲未來五年或十年後的技術發展提供框架。
例如,如果我們已經知道未來五年可能會出現“新的AI架構範式”,那麼爲什麼不從今天開始思考如何對其進行監管,而不是五年後呢?或者更好的是,找到一個適用於技術發展的監管框架。
想一想負責任的創新。簡而言之,負責任的創新意味着讓新技術爲社會服務,同時不制造比解決的問題更多的問題。換句話說:“做好事,不傷害。”
負責任的創新
負責任創新的原則應該適用於所有技術,而不僅僅是AI。這些原則認識到所有技術可能對用戶、旁觀者和社會產生意外後果,而創造這些技術的公司和開發者有責任識別和緩解這些風險。
負責任創新的原則是全面的、國際性的,適用於今天存在的任何技術,也適用於未來將發展的技術。這可以作爲技術監管的基礎。但無論是否有監管,公司都應理解,負責任的創新能夠爲用戶建立信任,而這將轉化爲主流的採納。
技術真相法案
1933年的《證券法案》,也被稱爲“證券真相法”,旨在保護投資者免受欺詐和虛假陳述,恢復公衆對股票市場的信心,這是對1929年股市崩盤的回應。
該法案的核心是誠實和透明,這是建立公衆信任的基本要素,無論是對股票市場,還是對其他任何事物。
這個法案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一個“常青”的法律。證券交易和金融行業變得越來越數字化和技術化,但該法案的核心原則依然適用,並將繼續適用。
基於負責任創新的原則,我們可以設計一個“技術真相法案”,這將爲技術建立公衆信任,無論是在現在還是未來,國際範圍內都適用。根本上,我們希望這些產品和服務是安全的、可靠的、道德的、保護隱私的、準確的、易於理解的、可審計的、透明的和有責任的。這些價值觀在各個地區、行業和技術領域都是國際性的,而由於技術沒有國界,監管也不應有國界。
創新可能創造價值,但也可能消耗或摧毀它。監管有助於限制後兩種創新,而良好的監管設計可能讓第一種創新得以生存並蓬勃發展。全球合作可能會找到鼓勵創新的方法,從而爲全球經濟和社會的利益創造價值。
或許是時候提出一個“技術真相法案”——一個國際性的、全面的、持久的監管,以造福全球公民。
觀點來自:Merav Ozair博士
相關推薦:去中心化金融(DeFi)能幫助我們篩選最優的機器人服務方案
本文僅供一般信息參考,不應被視爲法律或投資建議。文中表達的觀點、思想和意見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一定反映或代表Cointelegraph的觀點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