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M:中国科学家发现肠脑轴调节抑郁的新机制,补充肠菌代谢物或可发挥抗抑郁作用!
奇点神思
2024-1-1521:22
听全文
约5分钟
6人听过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图片,点击识别内容
图片,点击识别内容
重度抑郁症(MDD)是一种严重的异质性神经精神障碍疾病,患者表现为绝望、无欲望行为和社交缺陷,还通常伴有特征性的身体症状,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功能障碍。
在过去的十年中,肠道微生物失调与大脑相关疾病之间的关联逐渐被人发现,在抑郁症患者和动物模型被广泛报道,同时,某些种类的益生菌显示出对行为症状的缓解作用。于是,了解肠道微生物如何参与和调节神经活动成为了研究的主要方向。截至目前,微生物的代谢产物,比如短链脂肪酸和色氨酸代谢物,已经被证明是可以影响行为结果的信号分子。
但同时,现有研究似乎大部分都忽略了,肠道微生物丰度及代谢产物也受到宿主遗传因素的影响,宿主携带的基因突变很有可能通过影响肠道代谢产物继而调控神经活动。
在近日的《细胞·宿主和微生物》上,中国药科大学郝海平、郑啸团队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袁勇贵、张学丽团队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发现了肠脑轴调节小鼠神经元可塑性和抑郁样行为的关键蛋白G蛋白偶联受体Gpr35。同时他们还发现,补充肠道微生物代谢物可以减轻肠道上皮Gpr35缺失引起的小鼠抑郁样行为。
图片,点击识别内容
Gpr35是位于肠道上皮细胞的孤儿受体,通常以为,G